2024-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服务业 | 43.92亿 | 99.18% | 27.56亿 | 99.14% | 16.36亿 | 99.25% | 37.25% |
其他(补充) | 3616万 | 0.82% | 2378万 | 0.86% | 1238万 | 0.75% | 34.25% | |
其中:传统业务 | 35.40亿 | 79.95% | 21.98亿 | 79.07% | 13.42亿 | 81.44% | 37.91% | |
其中:新兴业务 | 8.516亿 | 19.23% | 5.581亿 | 20.08% | 2.935亿 | 17.81% | 34.46% | |
其中:新兴业务-绿色低碳 | 4.310亿 | 9.73% | 3.088亿 | 11.11% | 1.222亿 | 7.41% | 28.35% | |
其中:新兴业务-数字智慧 | 4.206亿 | 9.50% | 2.493亿 | 8.97% | 1.713亿 | 10.39% | 40.73% | |
按产品分类 | 勘察设计 | 23.51亿 | 53.09% | 13.89亿 | 49.98% | 9.617亿 | 58.35% | 40.90% |
综合检测 | 4.892亿 | 11.05% | 3.260亿 | 11.73% | 1.632亿 | 9.90% | 33.36% | |
低碳及环保业务 | 4.310亿 | 9.73% | 3.088亿 | 11.11% | 1.222亿 | 7.41% | 28.35% | |
数字及智慧业务 | 4.206亿 | 9.50% | 2.493亿 | 8.97% | 1.713亿 | 10.39% | 40.73% | |
规划研究 | 4.155亿 | 9.38% | 2.342亿 | 8.43% | 1.813亿 | 11.00% | 43.63% | |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 | 2.524亿 | 5.70% | 2.277亿 | 8.19% | 2470万 | 1.50% | 9.78% | |
其他(补充) | 3616万 | 0.82% | 2378万 | 0.86% | 1238万 | 0.75% | 34.25% | |
其他 | 3222万 | 0.73% | 2073万 | 0.75% | 1149万 | 0.70% | 35.66% | |
按地区分类 | 江苏省内 | 27.23亿 | 61.49% | 16.07亿 | 57.80% | 11.16亿 | 67.71% | 40.98% |
江苏省外 | 16.69亿 | 37.70% | 11.49亿 | 41.34% | 5.199亿 | 31.54% | 31.15% | |
其他(补充) | 3616万 | 0.82% | 2378万 | 0.86% | 1238万 | 0.75% | 34.25% | |
2024-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产品分类 | 勘察设计 | 8.226亿 | 49.54% | 4.802亿 | 45.45% | 3.424亿 | 56.69% | 41.62% |
规划研究 | 2.286亿 | 13.77% | 1.394亿 | 13.19% | 8922万 | 14.77% | 39.03% | |
综合检测 | 1.957亿 | 11.79% | 1.424亿 | 13.47% | 5333万 | 8.83% | 27.25% | |
低碳及环保业务 | 1.842亿 | 11.09% | 1.146亿 | 10.85% | 6957万 | 11.52% | 37.78% | |
数字及智慧业务 | 1.222亿 | 7.36% | 9246万 | 8.75% | 2972万 | 4.92% | 24.33% | |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 | 8199万 | 4.94% | 6673万 | 6.32% | 1526万 | 2.53% | 18.61% | |
其他(补充) | 2216万 | 1.33% | 1822万 | 1.72% | 394.2万 | 0.65% | 17.79% | |
2023-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服务业 | 53.14亿 | 99.26% | 32.33亿 | 99.02% | 20.80亿 | 99.64% | 39.15% |
其他(补充) | 3976万 | 0.74% | 3215万 | 0.98% | 760.7万 | 0.36% | 19.13% | |
其中:传统业务 | 45.01亿 | 84.08% | 27.01亿 | 82.73% | 18.00亿 | 86.20% | 39.99% | |
其中:新兴业务 | 8.124亿 | 15.18% | 5.318亿 | 16.29% | 2.806亿 | 13.44% | 34.54% | |
其中:新兴业务-绿色低碳 | 4.221亿 | 7.89% | 3.279亿 | 10.04% | 9420万 | 4.51% | 22.32% | |
其中:新兴业务-数字智慧 | 3.903亿 | 7.29% | 2.039亿 | 6.24% | 1.864亿 | 8.93% | 47.76% | |
按产品分类 | 勘察设计 | 31.71亿 | 59.23% | 18.32亿 | 56.10% | 13.39亿 | 64.12% | 42.23% |
综合检测 | 5.158亿 | 9.64% | 3.597亿 | 11.02% | 1.561亿 | 7.48% | 30.26% | |
规划研究 | 4.842亿 | 9.05% | 2.446亿 | 7.49% | 2.396亿 | 11.48% | 49.49% | |
低碳及环保业务 | 4.221亿 | 7.89% | 3.279亿 | 10.04% | 9420万 | 4.51% | 22.32% | |
数字及智慧业务 | 3.903亿 | 7.29% | 2.039亿 | 6.24% | 1.864亿 | 8.93% | 47.76% | |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 | 3.177亿 | 5.94% | 2.627亿 | 8.04% | 5505万 | 2.64% | 17.33% | |
其他(补充) | 3976万 | 0.74% | 3215万 | 0.98% | 760.7万 | 0.36% | 19.13% | |
其他 | 1263万 | 0.24% | 257.7万 | 0.08% | 1006万 | 0.48% | 79.60% | |
按地区分类 | 江苏省内 | 32.35亿 | 60.42% | 18.34亿 | 56.17% | 14.00亿 | 67.07% | 43.30% |
江苏省外 | 20.79亿 | 38.83% | 13.99亿 | 42.85% | 6.799亿 | 32.56% | 32.71% | |
其他(补充) | 3976万 | 0.74% | 3215万 | 0.98% | 760.7万 | 0.36% | 19.13% | |
2023-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产品分类 | 勘察设计 | 12.44亿 | 55.56% | 7.396亿 | 52.26% | 5.041亿 | 61.24% | 40.53% |
规划研究 | 2.791亿 | 12.47% | 1.588亿 | 11.22% | 1.203亿 | 14.61% | 43.10% | |
综合检测 | 2.360亿 | 10.54% | 1.639亿 | 11.58% | 7207万 | 8.76% | 30.54% | |
低碳及环保业务 | 1.947亿 | 8.70% | 1.556亿 | 10.99% | 3912万 | 4.75% | 20.10% | |
数字及智慧业务 | 1.343亿 | 6.00% | 7361万 | 5.20% | 6067万 | 7.37% | 45.18% | |
EPC及项目全过程管理 | 1.208亿 | 5.40% | 9782万 | 6.91% | 2301万 | 2.80% | 19.05% | |
其他(补充) | 1920万 | 0.86% | 1760万 | 1.24% | 160.2万 | 0.19% | 8.35% | |
2022-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勘察设计 | 37.48亿 | 64.19% | 22.42亿 | 60.91% | 15.05亿 | 69.78% | 40.17% |
规划研究 | 7.113亿 | 12.18% | 3.909亿 | 10.62% | 3.204亿 | 14.85% | 45.05% | |
工程承包 | 6.955亿 | 11.91% | 5.726亿 | 15.55% | 1.230亿 | 5.70% | 17.68% | |
试验检测 | 3.791亿 | 6.49% | 2.579亿 | 7.00% | 1.212亿 | 5.62% | 31.98% | |
工程管理 | 2.064亿 | 3.54% | 1.493亿 | 4.05% | 5718万 | 2.65% | 27.70% | |
其他 | 7579万 | 1.30% | 5057万 | 1.37% | 2521万 | 1.17% | 33.27% | |
其他(补充) | 2296万 | 0.39% | 1790万 | 0.49% | 506.2万 | 0.23% | 22.05% | |
按产品分类 | 勘察设计 | 37.48亿 | 64.19% | 22.42亿 | 60.91% | 15.05亿 | 69.78% | 40.17% |
规划研究 | 7.113亿 | 12.18% | 3.909亿 | 10.62% | 3.204亿 | 14.85% | 45.05% | |
工程承包 | 6.955亿 | 11.91% | 5.726亿 | 15.55% | 1.230亿 | 5.70% | 17.68% | |
试验检测 | 3.791亿 | 6.49% | 2.579亿 | 7.00% | 1.212亿 | 5.62% | 31.98% | |
工程管理 | 2.064亿 | 3.54% | 1.493亿 | 4.05% | 5718万 | 2.65% | 27.70% | |
其他 | 7579万 | 1.30% | 5057万 | 1.37% | 2521万 | 1.17% | 33.27% | |
其他(补充) | 2296万 | 0.39% | 1790万 | 0.49% | 506.2万 | 0.23% | 22.05% | |
按地区分类 | 江苏省内 | 36.45亿 | 62.43% | 21.21亿 | 57.62% | 15.24亿 | 70.63% | 41.81% |
江苏省外 | 21.71亿 | 37.18% | 15.42亿 | 41.90% | 6.285亿 | 29.13% | 28.95% | |
其他(补充) | 2296万 | 0.39% | 1790万 | 0.49% | 506.2万 | 0.23% | 22.05% | |
(一)公司坚定转型,打造未来交通科技集团2024年,面对传统勘察设计行业下行周期,公司坚定战略导向,坚持转型发展,以“数字化、产业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为驱动,加速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围绕低空经济、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数字化、交能融合等领域开展技术布局,持续推进业务转型,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规划设计为入口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平台加速构建。报告期内,面对传统市场下行、竞争加剧等不利局面,公司传统业务有所下滑,数字智慧、低碳环保等新兴业务板块营收总量及占比不断提升。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稳定经营大盘报告期内,公司上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市场目标,全面加强市场经营力度,公司经营生产一体化进程持续加速,新签合同订单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低空经济、车路协同、智慧高速扩容等新业务领域积极拓展,其中低空经济板块同比增长96%。公司在江苏省内订单保持稳定,在辽宁、重庆、新疆和山西等省份的业务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整体经营大盘的稳固。同时,加强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市场与生产体系融合交流,有效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获得了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三)数智技术融合应用,向行业数字化领先企业努力转型公司致力于成长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持续深化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重塑产业价值链条,为客户创造更智能、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统筹推进"业务+管理"双线数字化升级,以“需求引领+技术”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数字基建等领域持续领跑。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基础设施数字化业务与智慧业务合同总额突破4亿元,总营收达4.2亿元,公司总营收占比近10%,初步完成了技术服务向高附加值领域的转型。同时,公司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紫坤"、“紫图”、“紫镜”、“紫枢”、“紫灵”、“紫链”、“紫域”7大平台矩阵正式发布,支撑苏通二通道、常泰未来大桥等标杆工程,以“数据-模型-设备-算法”四维融合重塑交通基建数字化范式,为行业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四)产业化探索走深走实,第二增长曲线持续拓展报告期内,公司上下坚定信心,融合市场经营、科技研发、生产运营等多板块协同共进,全力推动公司数字智慧、低碳环保、综合检测等产业板块发展,努力实现第二增长曲线业务的持续拓展,公司新业务板块2024年营收达13.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31%。尤其是在低空经济、车路协同、智慧检测、交安新材料、交能融合等产业方向,加强内部调配,集中优势资源,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动新兴业务市场拓展、产品研发和迭代更新。(五)AI赋能平台化构建,强化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公司强化各层级目标和责任体系,强化二级机构在运营过程管理中的主体责任。统一业财一体化管控思路,加快业财一体化进程,公司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业财一体化领导工作组,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制度层面的业财贯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方案逐步落地,助力公司降本增效,公司总体运营成本同比降低10%。致力于打造公司、部门、员工命运共同体,完成公司薪酬制度修订,明确人工成本分配总思路及预算、核算的规则,持续优化薪酬结构。坚决打破“部门墙”,大力推动公司内部专业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共建机制,加强跨事业部联动,挖掘专业融合业务协同潜能。持续加强数字赋能,成功完成DeepSeek-R1大语言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同时将AI模型与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为公司打造高效、稳定且专属的AI服务能力,实现企业提“智”增效。(六)国际化业务进展迅速,市场布局加速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业务在疫情之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局,在新加坡,菲律宾、中国香港设置属地化公司,深耕目标国别和地区,在全球范围成功中标了8个国家/地区的15个项目,新签合同额约2亿元,业务范围扩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蒙古和中国香港地区等,并且在手跟踪东南亚、中亚、北非等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项目,公司海外项目稳定的信息渠道和市场拓展面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快速上升。同时,成功取得商务部认定的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企业资格(公路行业+市政行业),在巴基斯坦、柬埔寨分别落地援助项目。此外,与AIS、香港WaderEngineering、苏州中亿丰、上海港湾、中国中车、中望软件、菲律宾DG、新加坡BIMfinity、WATG、沙特SADA、印尼WaskitaKarya等优秀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逐步拓展国际合作生态圈。(七)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增加发展内驱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通市场洞察-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全流程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额约3亿元,并获得各类奖项152项,其中公司申报的“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智能感知与主动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计算与主动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软土地质条件下公路路基变形分析理论与控制关键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余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同时,公司获得申请专利59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算法、软件类核心发明专利22件),取得专利授权39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5件。此外,公司深度参加2024年WTC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展示了公司在基础设施数字化、低空经济、智能交通、交通物联网、数字设计软件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及产品,举办了“华设设计集团科技数智新品发布会”,发布华设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设计领域四大创新产品。(八)为企业转型发展蓄势赋能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行业趋势放缓的挑战,公司加强管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内部管理成本同比下降20.33%,同时,继续保持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2024年公司科技研发投入2.01亿元,科技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4.56%,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竞争力。人才作为科技型公司的根本,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保证员工薪酬不低于同行业、同地区的平均水平,也体现了公司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肩负的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员工薪酬人均下降14%,降幅低于公司营收和利润下降的比例。同时,公司管理层勇于承担责任,大幅调整了管理层的薪酬水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