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一般项目: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非金属矿物材料成型机械制造;矿山机械制造;污泥处理装备制造;土壤及场地修复装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除尘技术装备制造;包装专用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通用加料、分配装置制造;金属结构制造;建筑工程用机械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矿山机械销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金属结构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软件外包服务;通用加料、分配装置销售;试验机销售;包装专用设备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电工仪器仪表销售;电工器材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终端计量设备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工业工程设计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专用设备修理;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通用设备修理;电气设备修理;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金属制品修理;机械设备租赁;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工程机械行业 9.877亿 98.64% 7.178亿 99.16% 2.699亿 97.27% 27.33%
其他(补充) 1365万 1.36% 607.7万 0.84% 757.4万 2.73% 55.48%
按产品分类 工程搅拌设备 5.263亿 52.56% 3.818亿 52.74% 1.445亿 52.09% 27.46%
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 3.074亿 30.70% 2.300亿 31.77% 7742万 27.90% 25.19%
配件 9771万 9.76% 6591万 9.10% 3180万 11.46% 32.55%
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 5581万 5.57% 4015万 5.55% 1566万 5.64% 28.06%
其他(补充) 1365万 1.36% 607.7万 0.84% 757.4万 2.73% 55.48%
软件销售 49.20万 0.05% 0.000 -- 49.20万 0.18% --
按地区分类 境内 7.313亿 73.03% 5.426亿 74.96% 1.887亿 67.98% 25.80%
境外 2.565亿 25.61% 1.752亿 24.20% 8127万 29.29% 31.69%
其他(补充) 1365万 1.36% 607.7万 0.84% 757.4万 2.73% 55.48%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工程搅拌设备 3.171亿 53.02% 2.340亿 52.88% 8303万 53.41% 26.19%
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 2.006亿 33.55% 1.558亿 35.21% 4479万 28.82% 22.33%
配件 5217万 8.72% 3508万 7.93% 1709万 11.00% 32.77%
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 2323万 3.88% 1655万 3.74% 668.0万 4.30% 28.76%
其他(补充) 475.7万 0.80% 109.4万 0.25% 366.4万 2.36% 77.01%
软件销售 18.67万 0.03% 93.02 0.00% 18.66万 0.12% 99.95%
按地区分类 境内 4.629亿 77.40% 3.478亿 78.59% 1.150亿 74.00% 24.85%
境外 1.352亿 22.60% 9476万 21.41% 4042万 26.00% 29.90%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工程机械行业 11.25亿 98.59% 8.423亿 99.22% 2.826亿 96.74% 25.12%
其他(补充) 1609万 1.41% 658.3万 0.78% 951.1万 3.26% 59.10%
按产品分类 工程搅拌设备 6.091亿 53.38% 4.565亿 53.78% 1.526亿 52.24% 25.05%
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 3.097亿 27.15% 2.324亿 27.37% 7738万 26.49% 24.98%
配件 1.059亿 9.28% 7277万 8.57% 3312万 11.34% 31.28%
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 9998万 8.76% 8067万 9.50% 1931万 6.61% 19.32%
其他(补充) 1609万 1.41% 658.3万 0.78% 951.1万 3.26% 59.10%
软件销售 15.93万 0.01% 0.000 -- 15.93万 0.05% --
按地区分类 境内 9.052亿 79.34% 6.910亿 81.40% 2.143亿 73.36% 23.67%
境外 2.196亿 19.25% 1.513亿 17.83% 6829万 23.38% 31.10%
其他(补充) 1609万 1.41% 658.3万 0.78% 951.1万 3.26% 59.10%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工程搅拌设备 2.819亿 49.24% -- -- -- -- --
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 2.017亿 35.23% -- -- -- -- --
配件 4839万 8.45% -- -- -- -- --
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 3285万 5.74% -- -- -- -- --
其他 753.2万 1.32% 63.47万 0.15% 689.7万 4.57% 91.57%
软件 10.62万 0.02% -- -- -- -- --
按地区分类 国内 4.746亿 82.92% -- -- -- -- --
国际 9780万 17.09% -- -- -- -- --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工程机械行业 12.00亿 98.57% 9.447亿 99.65% 2.551亿 94.76% 21.27%
其他(补充) 1747万 1.43% 335.3万 0.35% 1411万 5.24% 80.80%
按产品分类 工程搅拌设备 7.796亿 64.04% 6.212亿 65.52% 1.584亿 58.83% 20.32%
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 2.921亿 23.99% 2.270亿 23.94% 6506万 24.16% 22.28%
配件 8748万 7.19% 6583万 6.94% 2165万 8.04% 24.75%
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 3982万 3.27% 3050万 3.22% 932.3万 3.46% 23.41%
其他(补充) 1747万 1.43% 335.3万 0.35% 1411万 5.24% 80.80%
软件销售 86.77万 0.07% 15.41万 0.02% 71.36万 0.27% 82.24%
按地区分类 境内 10.57亿 86.87% 8.501亿 89.68% 2.073亿 76.97% 19.60%
境外 1.424亿 11.70% 9451万 9.97% 4789万 17.79% 33.63%
其他(补充) 1747万 1.43% 335.3万 0.35% 1411万 5.24% 80.80%
 
经营评述

2024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筑底阶段的调整期。海外市场成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业绩的新增长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面对复杂的全球市场环境,公司继续深耕工程机械细分领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贯彻公司“数智化、环保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79.50万元,整体毛利率增加2.4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增加。2024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78%,欧美高端市场实现订单突破,海外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公司不断加大数智化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8,281.83万元,同比增长12.74%,通过AI赋能,构建AI驱动的集生产管理、设备运维、综合安防、仓储物流管理、能效管理、可视化决策分析等多业务领域于一体的可视化平台,实现各个流程节点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互,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新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47亿元,同比增长1.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09亿元,同比增长4.37%。展望2025年,虽处行业周期波动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公司仍将以技术创新破局、以精益管理筑基,在逆势中锻造韧性,于变革期抢占先机,重塑增长动能。(一)全矩阵夯实工程机械增长新基公司坚持“智能物联,做专做精,安全为本,绿色永续”的品牌理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市场认可反哺研发迭代,性能升级巩固客户黏性,双向赋能下形成“需求洞察-技术攻坚-场景验证-口碑裂变”的闭环生态,推动公司产品在存量替代与增量开拓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1)工程搅拌设备方面,公司一直致力于研发和推广环保、高效、智能的搅拌设备,搅拌设备在生产效率上表现出色,性能优越,可满足不同混凝土质量特性、更先进的新型配合比和非传统的骨料搅拌要求。报告期内,公司再次荣获《杰出沥青搅拌设备生产商》殊荣,干混砂浆搅拌装备六年蝉联国家工信部认证制造业单项冠军。(2)原生骨料加工处理设备方面,公司结合各类砂浆特点,在特细机制砂、特种砂浆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特细砂特种砂浆一体机,将特细砂生产和特种砂浆生产实现更完美结合,该设备能减少特种砂浆用砂的中间转序环节,降低成本,成品率高、石粉少、实现特种砂浆用砂的充分自给和最低损耗,且无需烘干,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履带移动式重型筛分设备,采用双动力驱动系统支持柴油或外接电工作。无论在独立筛分作业或者是与其他设备联合作业时可灵活选择动力形式;搭载久经验证的重型双层筛箱标配抗砸、耐磨的重型链板式给料机;智能控制系统,支持一键启停。油电两用可自由切换满足更多应用工况与柴油-液压驱动设备相比油耗节约20%。(3)骨料资源化再生处理设备方面,公司的混凝土回收设备展现出强大的分离能力,分离效率高达90%以上,实现砂石再利用最大化的同时,还可满足大规模混凝土处理的需求。在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探索中,公司取得了余泥渣土资源化处理领域的突破,推出了泥饼改良、复杂渣土改良、再生造粒、流态化等一系列高效、环保、高价值的余泥渣土资源化处理解决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余泥渣土的处理难题,更实现了废弃物的高价值再利用。南方路机建筑固废全产业链资源化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了北京市政、菏泽城建、惠州城投等多个标杆性项目,实现对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工程渣土、尾矿等废弃物的再生处理。(二)全球化业务进程加速形成新的稳定增长点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海外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6.78%。公司已开启了民族品牌的全球化之路,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加速构建辐射全球的多维网络,奋力推进全球化进程,展现民族品牌的独特魅力。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军欧洲、北美、日本等高端市场,并与多个国际客户达成了战略合作。(三)绿色循环建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生态升级基于多年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经验技术积累,推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及养护后场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沥青再生全套应用技术,集成了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RAPR骨料再生设备、建筑垃圾处理线、S3整形制砂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稳定土厂拌设备的核心框架为主导,构建了一个闭环、高效、环保的循环经济体系。根据核心设备组合精心布局各功能区域,将原生、再生砂石骨料粗、精加工,水泥混凝土搅拌,稳定土拌合,固废资源化处理材料存储与输送,信息化管理等综合于一体,构建高效协同、资源循环的生产闭环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管理的精细化,为高速公路改扩建及养护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四)产品数智化转型蓄力破局新周期立足数字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打磨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数智化转型提供平台和工具支撑,助力客户释放数字价值。公司积极推动ERP、APP、智能管理系统与物联智能控制系统的创新融合,提高软件人性化程度,高效解决客户生产中实际问题,实现客户智能化转型。客户通过智慧工厂管理系统、物联网云平台、沥青管家APP等全面优化沥青拌合站的管理。同时,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实时监测各项生产状态、设备运行情况、能源消耗等关键指标,为客户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公司AI+骨料智能上料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和视觉检测技术,对骨料级配和形态进行在线监测,自动识别骨料种类和质量,分仓归类,大幅降低错误投料的概率,降低客户运营成本,使骨料上料更绿色、更智能。(五)研发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跃升作为国家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持续创新战略框架下,近三年将研发重心锚定于智能化转型,着力推进AI算法开发与智能系统集成。研发投入聚焦智能算法研究、工业物联网平台搭建等前沿领域,同步推进产品的数字化升级及与国际标准接轨。1、专利著作:2024年公司申请国内外专利44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3项;获得授权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35项、外观设计3项。2、研发人才:公司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确保研发引领创新。构建起了一套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再到产品的完整的研发链条。报告期公司研发人员324名,占总员工人数的25.71%。3、在研项目:2024年新增6项,截至目前共有18项在研项目,其中40%涉及AI深度应用。依托“基础研究-场景开发-产业转化”的三级智能研发体系,公司构建了多维度的技术矩阵:底层突破智能工艺算法、材料自适应技术等基础理论;中台开发跨产品线的智能诊断系统、自适应控制技术等通用模块;面向应用层重点研发智能施工装备、AI辅助系统等尖端产品。通过植入机器视觉、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跃升,全面展现公司以智能驱动精细化发展、以创新开拓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