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机械行业 | 46.52亿 | 98.96% | 38.31亿 | 98.91% | 8.216亿 | 99.21% | 17.66% |
其他(补充) | 4892万 | 1.04% | 4241万 | 1.10% | 651.1万 | 0.79% | 13.31% | |
按产品分类 | 电机 | 24.94亿 | 53.05% | 21.26亿 | 54.88% | 3.685亿 | 44.50% | 14.78% |
特种产品及备件 | 19.62亿 | 41.74% | 15.21亿 | 39.26% | 4.418亿 | 53.35% | 22.51% | |
电控 | 1.958亿 | 4.16% | 1.845亿 | 4.76% | 1131万 | 1.37% | 5.77% | |
其他(补充) | 4892万 | 1.04% | 4241万 | 1.10% | 651.1万 | 0.79% | 13.31% | |
按地区分类 | 国内 | 46.07亿 | 98.00% | 37.93亿 | 97.94% | 8.140亿 | 98.30% | 17.67% |
其他(补充) | 4892万 | 1.04% | 4241万 | 1.10% | 651.1万 | 0.79% | 13.31% | |
国外 | 4488万 | 0.95% | 3729万 | 0.96% | 759.1万 | 0.92% | 16.92% | |
2023-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机械行业 | 45.07亿 | 98.76% | 35.33亿 | 98.48% | 9.737亿 | 99.79% | 21.61% |
其他(补充) | 5676万 | 1.24% | 5470万 | 1.52% | 206.1万 | 0.21% | 3.63% | |
按产品分类 | 电机 | 24.64亿 | 53.99% | 19.56亿 | 54.51% | 5.081亿 | 52.07% | 20.62% |
特种产品及备件 | 19.46亿 | 42.64% | 14.93亿 | 41.61% | 4.530亿 | 46.42% | 23.28% | |
电控 | 9699万 | 2.13% | 8436万 | 2.35% | 1263万 | 1.29% | 13.02% | |
其他(补充) | 5676万 | 1.24% | 5470万 | 1.52% | 206.1万 | 0.21% | 3.63% | |
按地区分类 | 国内 | 45.02亿 | 98.66% | 35.29亿 | 98.37% | 9.732亿 | 99.74% | 21.62% |
其他(补充) | 5676万 | 1.24% | 5470万 | 1.52% | 206.1万 | 0.21% | 3.63% | |
国外 | 442.1万 | 0.10% | 390.7万 | 0.11% | 51.38万 | 0.05% | 11.62% | |
2023-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产品分类 | 电机-分部 | 11.60亿 | 48.21% | -- | -- | -- | -- | -- |
特种产品及备件-分部 | 11.46亿 | 47.62% | -- | -- | -- | -- | -- | |
电控-分部 | 6868万 | 2.86% | -- | -- | -- | -- | -- | |
其他(补充) | 3164万 | 1.32% | 2674万 | 1.38% | 489.1万 | 1.06% | 15.46% | |
2022-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机械行业 | 43.89亿 | 98.59% | 33.31亿 | 98.59% | 10.58亿 | 98.61% | 24.12% |
其他(补充) | 6261万 | 1.41% | 4766万 | 1.41% | 1495万 | 1.39% | 23.88% | |
按产品分类 | 电机 | 31.16亿 | 69.99% | 23.50亿 | 69.56% | 7.656亿 | 71.33% | 24.57% |
特种产品及备件 | 10.71亿 | 24.07% | 8.222亿 | 24.34% | 2.490亿 | 23.20% | 23.25% | |
电控 | 2.022亿 | 4.54% | 1.584亿 | 4.69% | 4379万 | 4.08% | 21.66% | |
其他(补充) | 6261万 | 1.41% | 4766万 | 1.41% | 1495万 | 1.39% | 23.88% | |
按地区分类 | 国内 | 43.84亿 | 98.47% | 33.28亿 | 98.50% | 10.56亿 | 98.38% | 24.09% |
其他(补充) | 6261万 | 1.41% | 4766万 | 1.41% | 1495万 | 1.39% | 23.88% | |
国外 | 534.9万 | 0.12% | 294.2万 | 0.09% | 240.7万 | 0.22% | 45.00% | |
2022-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机械行业 | 23.58亿 | 98.54% | 18.53亿 | 98.85% | 5.054亿 | 97.42% | 21.43% |
其他(补充) | 3497万 | 1.46% | 2156万 | 1.15% | 1341万 | 2.59% | 38.35% | |
按产品分类 | 电机 | 14.92亿 | 62.35% | 11.93亿 | 63.64% | 2.991亿 | 57.65% | 20.04% |
特种产品及备件 | 7.601亿 | 31.76% | 5.655亿 | 30.17% | 1.946亿 | 37.52% | 25.60% | |
电控 | 1.061亿 | 4.43% | 9442万 | 5.04% | 1165万 | 2.25% | 10.99% | |
其他(补充) | 3497万 | 1.46% | 2156万 | 1.15% | 1341万 | 2.59% | 38.35% |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121.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3.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895.6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92.55万元,同比下降16.98%;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1、强化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出新出彩。积极抢抓国防现代化、国家“双碳”战略和高端装备电动化智能化三大机遇,对标湖南省委“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一是聚焦首台套产品加快研发推广。围绕湖南省国资“3974”标志性工程要求,推进10个战略级产品研发方向及20个重点产品类型的研发应用。首批50Mvar分布式调相机各项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永磁牵引系统在北京地铁成功示范运行,公司成套系统设计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不断提升。二是着眼未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瞄准低空经济领域,公司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共同组建航空电气系统产业项目组,着力推动航空电气系统产业发展;对接华中科技大学组建磁浮轴承高速电机系统产业化项目组,已成立新公司进行产业化运营。三是围绕核心主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2024年公司“先进电传动成套系统”获批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单位;“湖南省高压高效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大中型高效电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先后获批立项。2、深耕营销管理,市场拓展可圈可点。扎实落实“三大三新”营销战略,强化技贸结合和高层营销,市场开拓取得新进步。一是传统市场持续巩固,累计中标东方风电产品订单近2亿元,在大功率半直驱风电市场迈上新台阶;特种产品订单稳定并持续向好。二是战新市场实现突破。50Mvar、20Mvar分布式调相机在风电、光伏、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合同总金额超亿元;压缩空气储能电机实现首单突破。低温余热发电设备业务模式实现新拓展。三是海外市场进步明显。成功中标乌兹别克斯坦某重点项目,斩获水利项目海外市场历史最大订单,打破了当地外资品牌直采垄断格局;冶金行业取得西马克总包项目5000万元出口合同。3、立足绿色转型,军民融合见行见效。GFJG地位持续巩固,重点工程任务顺利推进,JM融合产业取得新进展。一是建成了国内首条MW级飞轮储能装置生产线,完成了“MW级先进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课题验收;成功研制了目前国内单体功率最大的600MJ/3MW飞轮储能装置;实现了MW级飞轮储能电机成功在轨道交通领域实现批量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应用飞轮储能装置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方式的空白。二是成功与国电投旗下白鹤电厂签订合作协议,建成中试基地并提供ORC低温余热发电设备,标志公司在该领域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三是首批次建造的2艘4300吨(208TEU)新能源集散两用运输船成功下水、测试、取证,成为国内集装箱装载量最大的88米标准过闸电动集散两用船,同步推进城陵矶和长沙港码头充换电站的建设,加速公司在民船综合电力系统产业链上的布局,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4、加快深化改革,管理提升聚力聚效。一是全面实施综合管理提升。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管理咨询,公司管控模式、业务流程、运营机制等实现全面优化。二是持续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新公司法,着手修订公司章程及各治理主体议事决策程序;结合巡视整改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理顺业务管理流程,全年累计修订基本制度和操作规章30项。三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全面建成研发、质量、生产、采购、营销、管理等各项业务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应用。四是健全公司质量体系建设。公司顺利通过GJB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环/安管理体系、TS22163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五是做好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密工作。全面实现“两零一控制”目标,未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成功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