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数控机床、通用机床、自动化控制设备、检测设备、金属结构件、机床零部件及配件的制造、加工、销售;五金加工;数控软件的开发;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新能源材料行业 70.35亿 96.34% 76.60亿 97.75% -6.250亿 116.96% -8.88%
其他(补充) 2.098亿 2.87% 1.384亿 1.77% 7139万 -13.36% 34.03%
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 5738万 0.79% 3811万 0.49% 1926万 -3.60% 33.57%
按产品分类 太阳能组件及电池 39.46亿 54.04% 44.36亿 56.60% -4.901亿 91.72% -12.42%
硅片 30.27亿 41.45% 31.53亿 40.23% -1.254亿 23.47% -4.14%
其他(补充) 2.098亿 2.87% 1.384亿 1.77% 7139万 -13.36% 34.03%
其他 6217万 0.85% 7168万 0.91% -950.8万 1.78% -15.29%
机械制造专用设备 5738万 0.79% 3811万 0.49% 1926万 -3.60% 33.57%
按地区分类 境内 70.02亿 95.88% 76.13亿 97.15% -6.115亿 114.43% -8.73%
其他(补充) 2.098亿 2.87% 1.384亿 1.77% 7139万 -13.36% 34.03%
境外 9092万 1.24% 8521万 1.09% 570.3万 -1.07% 6.27%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光伏晶硅产业链业务 37.99亿 94.71% 41.42亿 96.87% -3.423亿 129.58% -9.01%
其他(补充) 1.941亿 4.84% 1.217亿 2.85% 7240万 -27.41% 37.30%
装备及其他业务 1802万 0.45% 1229万 0.29% 573.5万 -2.17% 31.82%
按地区分类 境内 39.93亿 99.55% 42.55亿 99.51% -2.616亿 99.01% -6.55%
境外 1823万 0.45% 2011万 0.47% -187.4万 0.71% -10.28%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新能源材料行业 116.3亿 98.05% 98.44亿 98.51% 17.83亿 95.55% 15.33%
其他(补充) 1.519亿 1.28% 9360万 0.94% 5834万 3.13% 38.40%
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 7973万 0.67% 5495万 0.55% 2478万 1.33% 31.08%
按产品分类 硅片及硅棒 107.3亿 90.51% 88.18亿 88.24% 19.16亿 102.69% 17.85%
太阳能组件及电池 8.673亿 7.31% 9.851亿 9.86% -1.177亿 -6.31% -13.57%
其他(补充) 1.519亿 1.28% 9360万 0.94% 5834万 3.13% 38.40%
光伏专用设备 2889万 0.24% 2043万 0.20% 846.3万 0.45% 29.29%
半导体设备 2743万 0.23% 1536万 0.15% 1208万 0.65% 44.02%
高纯晶硅及化工 2605万 0.22% 4167万 0.42% -1562万 -0.84% -59.96%
通用磨床 2341万 0.20% 1917万 0.19% 423.6万 0.23% 18.10%
按地区分类 境内 116.7亿 98.39% 98.61亿 98.68% 18.06亿 96.81% 15.48%
其他(补充) 1.519亿 1.28% 9360万 0.94% 5834万 3.13% 38.40%
境外 3952万 0.33% 3842万 0.38% 110.6万 0.06% 2.80%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新能源材料行业 216.2亿 98.66% 169.9亿 98.68% 46.28亿 98.59% 21.41%
其他(补充) 1.559亿 0.71% 1.347亿 0.78% 2122万 0.45% 13.61%
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 1.382亿 0.63% 9316万 0.54% 4503万 0.96% 32.59%
按产品分类 单晶硅 216.2亿 98.66% 169.9亿 98.68% 46.28亿 98.59% 21.41%
其他(补充) 1.559亿 0.71% 1.347亿 0.78% 2122万 0.45% 13.61%
光伏专用设备 5852万 0.27% 4225万 0.25% 1627万 0.35% 27.81%
半导体设备 5421万 0.25% 3029万 0.18% 2393万 0.51% 44.14%
通用磨床 2546万 0.12% 2063万 0.12% 483.1万 0.10% 18.97%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17.5亿 99.26% 170.8亿 99.19% 46.71亿 99.52% 21.48%
其他(补充) 1.559亿 0.71% 1.347亿 0.78% 2122万 0.45% 13.61%
境外 652.9万 0.03% 505.4万 0.03% 147.5万 0.03% 22.60%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单晶硅产品分部 111.5亿 97.28% -- -- -- -- --
高硬脆加工设备分部 18.18亿 15.87% -- -- -- -- --
分部间抵销 -15.07亿 -13.15% -- -- -- -- --
 
经营评述

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持续增长,其中国内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但受过去几年光伏产业链产能快速扩张导致的供需失衡影响,行业内产品价格跌幅明显。在此背景下,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务实、敬业、创新、高效的核心价值观,聚焦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全球化布局,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地基。(一)坚持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产品质量优化、技改项目实施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硅料领域,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报告期内,公司电子级以上产品占比较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高端N型硅料的需求。而硅料品质的持续提升也为下游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硅片领域,公司以“弘元新材未来研究院”为重要支撑,重点围绕光伏行业的前沿技术展开研发,推动科研成果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其中,还原智能控制项目凭借其创新性和技术领先性,荣获自治区工信厅专项激励。此外,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开展大尺寸热场和低氧N型单晶的研发,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氧含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电池片领域,公司通过原料质量管控,从源头上确保原材料符合生产标准,减少因原料问题导致的质量缺陷和不良品产生。同时,通过强化过程质量控制,实时捕捉产线不良缺陷;使用MES系统实现质量全流程追溯,缩短异常响应时间;运用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系统性分析质量波动根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产品良率。在电池可靠性提升方面,公司通过创新钝化层结构设计与氢钝化工艺优化推动技术改良,不断降低UV功率衰减率。在组件领域,公司组件产品已通过多项国际认证,并通过3倍的IEC标准来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管控,包括TC600、DH3000、HF30等方案对产品进行加强检测,充分证明了其在盐雾、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的优异表现。公司组件功率覆盖全功率档,可高效匹配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海面、光伏+多元应用场景,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光伏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二)持续降本增效促进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战略性投入,成功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和各项效率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线的整体产能与效率。硅料端,公司通过优化硅料的收集与处理工艺,减少硅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了原材料的使用成本。同时,实施一系列举措以降低生产综合电耗,使得公司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用电量大幅降低,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以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硅片端,公司通过改进硅料收集与处理工艺,实现部分外售料成功回用,有效提升原料利用率并降低采购成本;引入高效保温毡、新材料电极护套、新材料炉底保温毡等措施,显著降低拉晶环节的平均能耗;优化升级单晶炉控制系统,不断提升单晶炉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显著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此外,公司通过持续优化热场设计和工艺参数,充分释放单晶生长拉速潜力,结合自动化工艺与一键拉晶系统的深度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电池端,公司开展生产工艺的精细化改进工作,通过导入高阻密栅工艺,优化电池栅线设计,显著提升了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优化网版设计结合深入研究银浆在硅片上的印刷特性,实现均匀且超薄的涂覆,从而使银浆的用量下降,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导入新款添加剂以及优化清洗工艺,成功将原先工艺中多种高成本化学品的用量降低。组件端,公司182系列72版型双玻产品,可适用于工商业屋顶及大部分地面电站场景,基于公司一体化的品质把控优势,高功率和高效率得到了显著体现,72版型产品量产平均功率可达600W,组件转换效率超过23.2%,更好的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绿色用电;全新升级的TOPCon分布式双玻组件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性能与轻量化的完美平衡。组件采用1.6mm超薄镀膜玻璃设计,转换效率高达23.3%,与同型号常规组件性能一致,但重量较传统2.0mm双玻产品减重14.3%,降低了安装和运输成本。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和精益管理的理念,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经营,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打造零碳工厂强化ESG实践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贸易环境变化的双重背景下,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海外多地建立销售网络,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公司已成功交付多个大型光伏项目,组件产品的品质及发电效率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作为公司推出的全黑组件系列旗舰产品,182系列54/60版型诠释了“行效合一”的设计理念,在保持组件发电效益的同时,实现了光伏产品从能源设备到建筑美学构建的跨越,赢得了海外客户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公司N型光伏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全球户用光伏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子公司弘元光能(无锡)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型5五星级"零碳工厂"认证。该工厂不仅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碳中和,其组件产品还同步获得《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抵消(VCU)》及《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双重绿色认证,为下游客户提供了低碳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获得了国内外权威机构的一致好评。公司在华证ESG评级中荣获A级评价,其中公司治理得分位列行业前十,展现了卓越的企业管理水平。同期,公司在WindESG评级中保持BBB级,综合排名稳居行业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公司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将以全方位的表现巩固在绿色能源领域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