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范围
汽车和摩托车零配件、电子产品、模具、仪表、仪器的制造、加工;金属材料、建筑装潢材料、五金、交电的批发、零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配件 263.2亿 100.00% 219.6亿 100.00% 43.69亿 100.00% 16.60%
按产品分类 内饰件 135.0亿 51.30% 113.8亿 51.84% 21.23亿 48.60% 15.72%
外饰件 50.81亿 19.30% 44.21亿 20.14% 6.597亿 15.10% 12.98%
金属件 48.50亿 18.43% 40.28亿 18.35% 8.224亿 18.82% 16.95%
电子件 23.59亿 8.96% 17.17亿 7.82% 6.413亿 14.68% 27.19%
其他(补充) 5.299亿 2.01% 4.076亿 1.86% 1.223亿 2.80% 23.08%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06.8亿 78.58% 170.0亿 77.44% 36.82亿 84.29% 17.80%
国外 56.40亿 21.42% 49.53亿 22.56% 6.865亿 15.71% 12.17%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配件 116.0亿 100.00% 97.84亿 100.00% 18.16亿 100.00% 15.66%
按产品分类 内饰件 56.60亿 48.79% 47.68亿 48.74% 8.915亿 49.09% 15.75%
外饰件 23.23亿 20.02% 20.41亿 20.86% 2.818亿 15.52% 12.13%
金属件 22.31亿 19.23% 18.74亿 19.16% 3.569亿 19.65% 16.00%
电子件 10.80亿 9.31% 7.945亿 8.12% 2.852亿 15.70% 26.41%
其他(补充) 3.063亿 2.64% 3.057亿 3.12% 63.54万 0.03% 0.21%
按地区分类 国内 89.19亿 76.89% 73.30亿 74.92% 15.89亿 87.52% 17.82%
国外 26.80亿 23.11% 24.54亿 25.08% 2.266亿 12.48% 8.45%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配件 232.4亿 100.00% 192.8亿 100.00% 39.54亿 100.00% 17.02%
按产品分类 内饰件 114.8亿 49.40% 96.97亿 50.29% 17.83亿 45.09% 15.53%
金属件 52.18亿 22.46% 42.91亿 22.25% 9.273亿 23.45% 17.77%
外饰件 36.71亿 15.80% 30.51亿 15.83% 6.200亿 15.68% 16.89%
电子件 23.08亿 9.93% 17.21亿 8.92% 5.873亿 14.85% 25.45%
其他(补充) 5.595亿 2.41% 5.229亿 2.71% 3660万 0.93% 6.54%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86.5亿 80.25% 151.4亿 78.50% 35.10亿 88.78% 18.82%
国外 45.89亿 19.75% 41.45亿 21.50% 4.437亿 11.22% 9.67%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配件 102.1亿 100.00% 85.57亿 100.00% 16.53亿 100.00% 16.19%
按产品分类 内饰件 48.53亿 47.53% 40.48亿 47.31% 8.047亿 48.67% 16.58%
金属件 21.60亿 21.16% 18.24亿 21.32% 3.362亿 20.34% 15.56%
外饰件 18.79亿 18.40% 16.16亿 18.89% 2.625亿 15.88% 13.97%
电子件 10.06亿 9.85% 7.619亿 8.90% 2.437亿 14.74% 24.24%
其他 3.121亿 3.06% 3.060亿 3.58% 611.9万 0.37% 1.96%
按地区分类 国内 83.88亿 82.15% 68.36亿 79.89% 15.52亿 93.87% 18.50%
国外 18.22亿 17.85% 17.21亿 20.11% 1.014亿 6.13% 5.56%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配件 196.3亿 100.00% 162.8亿 100.00% 33.44亿 100.00% 17.04%
按产品分类 内饰件 87.78亿 44.73% 74.24亿 45.60% 13.55亿 40.51% 15.43%
金属件 46.99亿 23.94% 38.35亿 23.55% 8.642亿 25.84% 18.39%
外饰件 34.03亿 17.34% 28.21亿 17.32% 5.827亿 17.42% 17.12%
电子件 19.64亿 10.01% 15.35亿 9.43% 4.287亿 12.82% 21.83%
其他 7.813亿 3.98% 6.673亿 4.10% 1.141亿 3.41% 14.60%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70.4亿 86.81% 131.1亿 80.51% 39.28亿 117.46% 23.06%
国外 25.90亿 13.19% 25.06亿 15.39% 8325万 2.49% 3.22%
 
经营评述

(一)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属汽车制造行业。公司是大众集团、T车厂、奔驰、宝马、奥迪、丰田、通用、沃尔沃、福特、斯特兰蒂斯、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江铃、红旗、上汽、东风岚图、赛力斯、小米、理想、小鹏、蔚来、零跑、埃安等国内外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仪表总成、中控总成、门板总成、顶棚总成、立柱总成、后备箱零件、头枕、风管、格栅、加油/充电口盖、真木/真铝/IMD/INS/氛围灯透光等装饰条、电动踏板等内外饰件;电池包壳体、冷冲压、热成型、天窗转向柱等车身金属件;后视镜模块系统、线路线束保护系统、高压防护塑料组件、储能模组塑料件等电子和新能源产品等。(二)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采用总部和子公司两级分权分级管理的模式。其中总部负责制定采购战略和总体目标,检查、指导、服务、监督各子公司的采购行为;子公司根据总部制定的《采购管理手册》在授权审批后实施具体采购任务,完成总部下达的采购目标。总部采购统一管理集团的采购活动,子公司采购矩阵式汇报,控股子公司采购由集团强管控,合资公司采购由总部采购指导监管,大宗物资由总部采购公司集中管理,全部分子公司通过总部SRM系统和采购竞价系统对采购活动进行管理。行为主要分为市场采购和客户约定采购。市场采购即公司根据对机器设备、基建工程、生产性物料等的产品需求和实际情况,在综合比较资质、信誉、产品品质、产品价格等因素后,进行供应商选择、招标、价格谈判。符合要求的一家或几家供应商将被公司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与其签订《采购合同》《框架协议》等。客户约定采购即由主机厂指定原材料供货商并负责供货合同条款的谈判,公司只负责执行采购即可。2、销售模式公司为OEM工厂,即根据主机厂的需求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首先,主机厂根据新车型开发计划向潜在供应商提出开发竞标邀请和发布询价信息。公司在参与竞标前,对报价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本身的研发能力以及产能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开发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多轮报价。主机厂经过价格评定并考虑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后,依次通过签订约定意向书、模具开发合同、销售订单合同等确定供应商为其提供产品。3、生产模式物流部门根据客户的生产量纲,对接计划或生产部门制定排产计划,同时分析测算现有产能能否按时完成交付,是否需要新增投资(租赁厂房、购买设备、增加人工等)。生产部门按照周和日排产计划安排生产,并根据客户要求及时调整。质量部门按照产品作业指导书对员工行为和产品质量进行抽检,针对异常问题成立专人小组进行讨论,保证生产产品质量,并在产品完工后根据质量部门和客户要求再进行产品抽检或全检。合格产品将入库并最终由物流部门交付客户。4、研发体制公司研发工作主要由总部研发部门,全资子公司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和各子公司设立的研发部负责。总部研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汽车零部件前沿和创新产品的探索和研发,以及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的探索和研发。上海翼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职责是提供整车研发、规划、同步工程、试制、试验等系统解决方案,并强调从研发到项目实施的闭环管理;对现有技术和工艺进行创新;以及为其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子公司设立的研发部负责其公司对应特定产品、新产品的研发。公司现已具备各种汽车内外饰产品,车身金属产品,电池存储系统,汽车后视镜,电子电器附件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并集中体现整个公司的生产工艺和特点。公司研发主要聚焦于汽车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成本优化等发展方向,推动现有产品持续迭代升级,拓展具备发展潜力的产品品类。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为OEM工厂,即根据主机厂的需求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首先,主机厂根据新车型开发计划向潜在供应商提出开发竞标邀请和发布询价信息。公司在参与竞标前,对报价进行合理性分析,并对本身的研发能力以及产能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开发并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和多轮报价。主机厂经过价格评定并考虑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后,依次通过签订约定意向书、模具开发合同、销售订单合同等确定供应商为其提供产品。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务收入263.2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07%;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9.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51%;每股收益为1.17元,净资产收益率8.00%,公司总资产291.56亿元,归母净资产114.94亿元。2024年主要盈利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1、2024年海外业务亏损加剧,分化明显。欧洲量产增加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将通过剥离欧洲业务彻底解决亏损问题;北美主要受汇兑损益影响亏损数额增加,但经营性亏损改善明显,随着管理能力和运营质量的提升,未来将进一步减亏;东南亚盈利能力稳健,为海外整体业务带来确定性贡献。2、公司通过持续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及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国内业务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同时由于新工厂投产导致前期费用增加和自主品牌客户开拓带来的毛利率压力等因素,导致利润端没有保持同步,未来随着产品结构优化和规模效应兑现将很快实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