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范围
新能源汽车电动机及控制器、微电机、缝纫机、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的加工、制造、销售,从事进出口业务,房屋租赁,设备租赁,新能源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机械行业 24.74亿 100.00% 21.01亿 98.39% 3.727亿 110.17% 15.07%
按产品分类 驱动电机和汽车电子 13.09亿 52.93% 11.89亿 55.66% 1.209亿 35.75% 9.24%
智能控制器 6.857亿 27.72% 5.752亿 26.94% 1.105亿 32.66% 16.11%
微特电机 4.029亿 16.29% 3.373亿 15.80% 6558万 19.38% 16.28%
其他(补充) 7573万 3.06% 3441万 1.61% 4131万 12.21% 54.56%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0.00亿 80.85% -- -- -- -- --
国外 4.738亿 19.15% -- -- -- -- --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机械行业 11.66亿 100.00% 9.992亿 100.00% 1.665亿 100.00% 14.28%
按产品分类 汽车应用类 6.831亿 58.60% -- -- -- -- --
智能控制器 2.958亿 25.37% 2.381亿 23.83% 5764万 34.62% 19.49%
缝纫机应用类 1.656亿 14.21% -- -- -- -- --
其他 2125万 1.82% -- -- -- -- --
按地区分类 国内 9.503亿 81.52% -- -- -- -- --
国外 2.154亿 18.48% -- -- -- -- --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机械行业 23.87亿 95.63% 20.38亿 96.96% 3.492亿 88.51% 14.63%
其他(补充) 1.091亿 4.37% 6381万 3.04% 4534万 11.49% 41.54%
按产品分类 汽车应用类 14.49亿 58.07% 12.78亿 60.81% 1.714亿 43.44% 11.83%
智能控制器 7.343亿 29.42% 5.823亿 27.71% 1.520亿 38.53% 20.70%
缝纫机应用类 2.032亿 8.14% 1.774亿 8.44% 2577万 6.53% 12.68%
其他(补充) 1.091亿 4.37% 6381万 3.04% 4534万 11.49% 41.54%
按地区分类 国内 20.93亿 83.84% 18.03亿 85.81% 2.893亿 73.33% 13.83%
国外 2.942亿 11.79% 2.343亿 11.15% 5986万 15.17% 20.35%
其他(补充) 1.091亿 4.37% 6381万 3.04% 4534万 11.49% 41.54%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机械行业 10.16亿 100.00% 8.589亿 100.00% 1.568亿 100.00% 15.44%
按产品分类 汽车应用类 5.513亿 54.27% 4.977亿 57.95% 5352万 34.12% 9.71%
智能控制器 3.429亿 33.76% 2.728亿 31.77% 7003万 44.65% 20.42%
缝纫机应用类 8116万 7.99% 7263万 8.46% 852.8万 5.44% 10.51%
其他(补充) 4047万 3.98% 1571万 1.83% 2476万 15.79% 61.18%
按地区分类 国内 8.459亿 83.28% 7.412亿 86.29% 1.048亿 66.80% 12.38%
国外 1.294亿 12.73% 1.020亿 11.88% 2731万 17.41% 21.11%
其他(补充) 4047万 3.98% 1571万 1.83% 2476万 15.79% 61.18%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汽车应用类 14.44亿 61.97% 13.10亿 63.67% 1.340亿 49.12% 9.28%
智能控制器 6.630亿 28.45% 5.486亿 26.66% 1.144亿 41.92% 17.26%
缝纫机应用类 2.314亿 9.93% 2.047亿 9.95% 2668万 9.78% 11.53%
抵销 -798.5万 -0.34% -575.0万 -0.28% -223.4万 -0.82% --
按产品分类 汽车应用类 14.44亿 61.97% 13.10亿 63.67% 1.340亿 49.12% 9.28%
智能控制器 6.630亿 28.45% 5.486亿 26.66% 1.144亿 41.92% 17.26%
缝纫机应用类 2.314亿 9.93% 2.047亿 9.95% 2668万 9.78% 11.53%
抵销 -798.5万 -0.34% -575.0万 -0.28% -223.4万 -0.82% --
按地区分类 国内 19.19亿 82.32% 17.30亿 84.06% 1.889亿 69.21% 9.84%
国外 3.261亿 13.99% 2.774亿 13.48% 4864万 17.82% 14.92%
其他(补充) 8603万 3.69% 5066万 2.46% 3537万 12.96% 41.12%
 
经营评述

(1)新能源驱动电机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驱动电机系列产品已与多家国内头部传统自主品牌整车厂、造车新势力及国际客户建立配套合作关系,客户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蜂巢传动、蔚然动力、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大众汽车等。其中零跑、大众汽车系公司2024年新获取的项目定点,公司将为其新一代电驱系统提供驱动电机定转子组件,预计将于2025年二季度开始量产供货。2024年,公司驱动电机出货量70万台,累计出货量330万台,产品应用超40多个车型。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逐步增加,新能源驱动电机、电驱系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满足下游客户未来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投入产能建设,实现了浙江丽水年产180万台驱动电机项目部分建成投产;浙江德清拟新建年产300万台驱动电机的项目,第一期年产80万台项目已建成并部分投产,第二期年产220万台项目主体厂房已封顶。从公司长期发展来看,上述产能布局建设,对公司未来整体业务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为公司在优质资源整合,优化战略布局优化,影响力提升等各方面提供根本性保障。公司继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在800V高压电机、扁线电机、油冷电机等新能源驱动电机新技术方向持续投入,公司产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标准(如八层扁线定子技术,超高功率密度,超高电机效率,超高工作电压等指标)。公司在电机技术路线上,将继续在电机轻量化、高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高效率冷却系统和热管理、振动和噪声控制、高压高速油冷等多领域深入研究开发,进一步巩固技术壁垒及行业竞争优势。同时,加强高压三合一集成驱动系统的研发和客户开拓,争取在电控和集成系统领域取得大的项目和客户突破。2024年公司所属中央研究院荣获外籍院士工作站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称号,全年研发投入近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共获授权专利109项,其中软件著作权5项,国际专利4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支持。(2)智能控制器报告期内,受下游客户订单波动影响,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高科润的智能控制器(PCBA)业务销售量有所减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59%。同时,受市场竞争影响,公司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虽然公司通过制造过程优化、产品技术方案的改进和新项目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等诸多措施进行提升,但毛利率仍下降4.54%,整体盈利下降60.58%。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产能布局,华东基地积极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同时成功通过飞利浦T1审核;深圳基地成功斩获“国家小巨人”企业资格,并成功进军个护产品市场,与徕芬携手开展电动牙刷和剃须刀项目;与创鑫激光建立深度合作,共同开拓激光产品业务。2025年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家用电器控制器和电动工具用控制器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加大汽车用控制器市场的研发和拓展,对标公司重点客户,不断优化采购和制造模式,实现公司运营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3)微特电机报告期内,公司家用缝纫机电机业务开始逐步恢复,电动工具电机订单进入量产提速阶段。因产销规模提升以及汇率影响,公司该业务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82.87%,整体盈利增长1,715.98%。公司电动工具马达业务已进入TTI、百得、SharkNinja、宝时得等国际客户供应链,并正在为其开发面向吸尘器、园林工具、吹风机、空压机等应用领域的各类型马达产品。在新产品、新项目开拓方面,完成百得空压机电机项目开发,首个货柜订单顺利发货,赢得客户高度认可;实现延峰座椅、天窗电机四个转子项目开发,产品成功投入量产;完成家用缝纫机电机500#、700#全系列高压DC马达开发,并迅速推进至量产阶段;完成TTI清洗机1800psi和2100psi两平台电机样件开发,为后续投产筑牢根基。(4)汽车电子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AMT及其控制、柴油机控制器ECU、气体机控制器GCU、后处理器控制器DCU等系列产品。报告期内,上海海能受益于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量产影响,营业收入增长26.26%,整体盈利增长271.67%。在新产品、新项目开拓方面,上海海能采用全国产芯片的控制器,已小批量交付无人机项目;氢气发动机控制器,助力多个车型实现稳定运行匹配;甲醇发动机控制系统,完成多个新项目小批量配套。未来上海海能将秉承中国绿色动力科技的引领者的研发初衷,充分发挥发动机控制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优势,攻克氢、甲醇、氨等清洁“低碳”能源类新型动力来源难题,以创新技术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展现企业担当。(5)创新业务开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布局机器人关节及电动飞行器驱动系统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人形机器人关节产品及客户正在开发之中,已申请相关专利33件,其中已获批2件。2025年3月,公司获某客户电动飞行器项目驱动系统开发定点,目前正在开发之中。1、概述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47,378.9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9%;实现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2,834.5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32%;实现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0,410.70万元,比上年末减少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