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晶体硅、电子元器件制造、销售,晶体硅及其制品、电子元器件及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电气机械设备设计及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上述经营范围不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限制和许可经营的项目)。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品 4.204亿 99.49% 2.835亿 99.49% 1.370亿 99.49% 32.58%
其他(补充) 214.7万 0.51% 144.3万 0.51% 70.40万 0.51% 32.79%
按产品分类 半导体单晶硅片 2.074亿 49.08% 1.471亿 51.63% 6027万 43.78% 29.06%
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 1.300亿 30.76% 7661万 26.89% 5338万 38.78% 41.06%
半导体单晶硅棒 8305万 19.65% 5975万 20.97% 2331万 16.93% 28.06%
其他(补充) 214.7万 0.51% 144.3万 0.51% 70.40万 0.51% 32.79%
按地区分类 境内 3.735亿 88.38% 2.570亿 90.21% 1.165亿 84.60% 31.18%
境外 4910万 11.62% 2790万 9.79% 2120万 15.40% 43.17%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品 2.199亿 99.62% 1.392亿 99.55% 8074万 99.75% 36.71%
其他(补充) 83.29万 0.38% 62.89万 0.45% 20.40万 0.25% 24.49%
按产品分类 半导体单晶硅片 9989万 45.24% 6249万 44.69% 3739万 46.19% 37.44%
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 6544万 29.64% 3853万 27.55% 2691万 33.24% 41.12%
半导体单晶硅棒 5462万 24.74% 3818万 27.31% 1644万 20.31% 30.10%
其他(补充) 83.29万 0.38% 62.89万 0.45% 20.40万 0.25% 24.49%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007亿 90.91% 1.299亿 92.92% 7078万 87.44% 35.26%
境外 2007万 9.09% 990.0万 7.08% 1017万 12.56% 50.67%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品 3.458亿 99.24% 2.412亿 99.14% 1.047亿 99.45% 30.26%
其他(补充) 266.1万 0.76% 208.4万 0.86% 57.67万 0.55% 21.67%
按产品分类 半导体单晶硅片 1.614亿 46.32% 1.207亿 49.61% 4076万 38.73% 25.25%
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 1.112亿 31.92% 6285万 25.84% 4839万 45.99% 43.50%
半导体单晶硅棒 7316万 20.99% 5765万 23.70% 1551万 14.74% 21.20%
其他(补充) 266.1万 0.76% 208.4万 0.86% 57.67万 0.55% 21.67%
按地区分类 境内 3.113亿 89.32% 2.269亿 93.29% 8433万 80.14% 27.09%
境外 3722万 10.68% 1631万 6.71% 2090万 19.86% 56.17%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品 1.672亿 99.21% 1.234亿 99.40% 4376万 98.67% 26.17%
其他 133.7万 0.79% 74.73万 0.60% 58.93万 1.33% 44.09%
按产品分类 半导体单晶硅片 7954万 47.20% 6802万 54.77% 1152万 25.99% 14.49%
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 5394万 32.01% 2892万 23.29% 2502万 56.42% 46.39%
半导体单晶硅棒 3371万 20.00% 2650万 21.34% 721.3万 16.26% 21.40%
其他 133.7万 0.79% 74.73万 0.60% 58.93万 1.33% 44.09%
按地区分类 境内 1.515亿 89.88% 1.150亿 92.64% 3644万 82.17% 24.06%
境外 1705万 10.12% 914.3万 7.36% 790.9万 17.83% 46.38%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品 3.295亿 97.45% 2.070亿 98.75% 1.225亿 95.33% 37.18%
其他 861.5万 2.55% 261.9万 1.25% 599.6万 4.67% 69.60%
按产品分类 半导体单晶硅片 1.544亿 45.67% 9872万 47.09% 5572万 43.36% 36.08%
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 1.090亿 32.23% 6009万 28.67% 4890万 38.05% 44.86%
半导体单晶硅棒 6610万 19.55% 4819万 22.99% 1790万 13.93% 27.09%
其他 861.5万 2.55% 261.9万 1.25% 599.6万 4.67% 69.60%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798亿 82.75% -- -- -- -- --
境外 5834万 17.25% -- -- -- -- --
 
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当前主营业务的经营布局如下:半导体硅单晶生长及晶棒加工以宁夏中晶为主要生产基地;半导体单晶硅片加工以浙江中晶与西安中晶为核心,该业务在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用硅单晶材料的硅研磨片细分领域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募投项目《高端分立器件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单晶硅片项目》以中晶新材料为实施主体,抛光硅片产品将会成为公司未来重要主营产品之一,当前处于增产上量和新客户认证过程中;江苏皋鑫在现有高频高压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产品基础上,《器件芯片用硅扩散片、特种高压和车用高功率二极管生产项目》目前处于项目建设阶段,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研发新品、丰富产品类型。公司作为专业的高品质半导体硅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制造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是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在半导体硅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制造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公司核心管理团队长期致力于半导体硅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的研发与生产,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完善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二)公司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硅材料及其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材料及其制品,产品涵盖半导体晶棒、研磨片、化腐片、抛光片、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等。公司半导体单晶硅片产品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重要基础材料,是支撑半导体产业发展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功能性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类功率二极管、功率晶体管、大功率整流器、晶闸管、过压/过流保护器件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部分传感器、光电子器件、肖特基、FRD、MOS器件的制造。公司的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作为各类电子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微波炉、激光打印机、复印机、CRT/TV显示器、X光机及大型医疗设备、负离子发生器、空气净化、激光切割、高压静电喷涂、工业静电设备、油田设备、高压电源等领域。公司具有从晶棒到器件芯片产业链制造模式,不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全规格的产品服务,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公司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销售半导体单晶硅棒、半导体单晶硅片及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产品。1、采购体系采购方面,公司主要采取“以产定购+安全库存”的采购模式。按照生产需求制定采购计划,按照《采购管理控制程序》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追踪,按照《原材料采购及检验规范》对物料进行检验,主要原材料需经生产部门试用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通过严格的定期评估和优化合格供应商名录,确保质量合格的原材料稳定供应。2、生产体系生产方面,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自主备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订单及市场预测需求安排生产计划。结合对主要客户的需求预测,以及自身生产能力和库存情况对产品生产进行动态调整,安排备货计划,以充分利用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交货速度。3、销售体系销售方面,公司主要采取“直销为主、分销为辅”的销售模式,产品前期经过送样试用、小批量稳定性论证,到后续的生产现场考核评估和合格供方扩批采购,最终被纳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开始量产并销售给客户。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客户,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及快速响应的供货能力,长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也在不断推进产品研发、设备改造、工艺升级等工作,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四)公司竞争优势及主要业绩影响因素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力保障产品品质产品质量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公司对产品质量的管控高度重视,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且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全面覆盖了公司研发、采购、生产、检验、销售、设备管理、文件控制以及持续改进等关键环节,明确了各环节中的控制标准与管理程序,所有操作可实现追溯记录,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持续改进,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和提升。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公司产品良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产品质量的卓越性与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保障。2、优化公司团队建设,深入贯彻人才强企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核心价值,始终将“人才强企”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通过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公司全面加强引进、培养、选拔与聘任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人才管理机制。同时,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活力,增强公司凝聚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公司拥有一支术业专攻、梯次配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公司主要高管团队及核心技术团队在行业内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并长期保持稳定,具备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经验,既能准确把握公司的发展战略,也能高效统筹各部门的工作,为公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3、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夯实研发水平公司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于高品质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半导体材料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双重密集型行业,技术研发实力是资本投入能否有效转化为公司利润的核心因素。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公司已掌握多项半导体硅材料制造的核心技术,尤其在晶体生长、硅片研磨、抛光和高压整流等关键工艺环节形成了独特优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5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流程,为公司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公司产业链升级优化,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4、深耕下游客户需求,全面提升销售服务在半导体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公司通过紧密衔接市场与客户需求,坚持以技术研发为核心驱动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成本与品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质量稳定且种类齐全的半导体硅材料产品,充分满足市场客户高品质需求。报告期内,公司与多家知名下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台湾通用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百圳君耀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SAMSUNGELECTRONICS(M)SDN.BHD.(三星电子)、CANONENGINEERINGHONGKONGCO.,LIMITED.(佳能香港技研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和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等。合作产品范围不断拓展,涵盖了从基础半导体材料到高端定制化产品的多个领域,公司产业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优势和客户服务水平,公司在半导体行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不断巩固公司在现有市场地位的同时,还为公司进一步拓展下游市场奠定了稳固根基。5、聚力打造品牌优势,深度挖掘市场潜力公司重视品牌建设,以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硅材料制造商为愿景,以领先的核心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构建品牌内核,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品牌理念影响,凝炼升级品牌价值。公司深耕半导体硅材料行业多年,紧跟市场方向,深挖客户需求,不断吸收行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能够根据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性能参数、规格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加强品牌动态适应能力,持续提升品牌的价值内涵。通过多年的市场积累与开拓,公司在国内分立器件用单晶硅棒、研磨硅片以及半导体功率芯片及器件领域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较强的客户粘性和市场优势地位。6、公司主要经营业绩情况及影响因素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567,489.89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72,176.63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1,284,632,310.66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48,763,275.84元。影响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有:(1)公司重视各业务拓展工作,提升交付能力来满足客户需求。(2)公司重视产品质量,保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3)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以上业绩变动情况符合行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