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范围
种植养殖、商业(国家专项控制、专营除外);机械修理、仓储;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国家实行核定公司经营的12种进口商品除外)进口;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科研与开发;汽车租赁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医药 18.82亿 72.11% 10.05亿 64.44% 8.774亿 83.47% 46.61%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3.914亿 14.99% 2.880亿 18.47% 1.034亿 9.83% 26.41%
食品 2.121亿 8.13% 1.741亿 11.17% 3801万 3.62% 17.92%
其他(补充) 7386万 2.83% 4625万 2.97% 2761万 2.63% 37.38%
其他行业 5082万 1.95% 4611万 2.96% 470.8万 0.45% 9.26%
按产品分类 中药 16.06亿 61.50% 8.413亿 53.95% 7.643亿 72.71% 47.60%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3.914亿 14.99% 2.880亿 18.47% 1.034亿 9.83% 26.41%
化学药品 2.769亿 10.61% 1.637亿 10.50% 1.131亿 10.76% 40.86%
食品 2.121亿 8.13% -- -- -- -- --
其他(补充) 7386万 2.83% 4625万 2.97% 2761万 2.63% 37.38%
其他产品 5082万 1.95% -- -- -- -- --
按地区分类 东北 9.683亿 37.09% 6.235亿 39.98% 3.448亿 32.80% 35.61%
华东 4.853亿 18.59% 2.647亿 16.98% 2.205亿 20.98% 45.45%
华北 3.775亿 14.46% 2.612亿 16.75% 1.163亿 11.07% 30.81%
华南 3.302亿 12.65% 1.770亿 11.35% 1.532亿 14.58% 46.40%
西南 2.994亿 11.47% 1.538亿 9.86% 1.456亿 13.86% 48.64%
西北 1.499亿 5.74% 7927万 5.08% 7061万 6.72% 47.11%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医药 10.25亿 72.63% 5.804亿 66.04% 4.450亿 83.51% 43.40%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1.889亿 13.38% 1.413亿 16.07% 4764万 8.94% 25.22%
食品 1.092亿 7.73% -- -- -- -- --
其他(补充) 6221万 4.41% 4070万 4.63% 2151万 4.04% 34.57%
其他行业 2607万 1.85% -- -- -- -- --
按产品分类 中药 8.728亿 61.82% 5.023亿 57.15% 3.705亿 69.53% 42.45%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1.889亿 13.38% 1.413亿 16.07% 4764万 8.94% 25.22%
化学药品 1.526亿 10.81% 7811万 8.89% 7449万 13.98% 48.81%
食品 1.092亿 7.73% -- -- -- -- --
其他(补充) 6221万 4.41% 4070万 4.63% 2151万 4.04% 34.57%
其他产品 2607万 1.85% -- -- -- -- --
按地区分类 东北 5.150亿 36.48% 3.407亿 38.77% 1.743亿 32.70% 33.84%
华北 2.562亿 18.15% 1.958亿 22.28% 6038万 11.33% 23.57%
华东 2.081亿 14.74% 1.200亿 13.65% 8811万 16.54% 42.35%
华南 1.805亿 12.79% 9527万 10.84% 8525万 16.00% 47.23%
西南 1.675亿 11.86% 8528万 9.70% 8218万 15.42% 49.07%
西北 8451万 5.99% 4185万 4.76% 4266万 8.01% 50.48%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医药 26.08亿 75.63% 11.49亿 65.63% 14.59亿 85.94% 55.94%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3.750亿 10.87% 2.900亿 16.56% 8500万 5.01% 22.67%
食品 3.633亿 10.53% 2.512亿 14.34% 1.121亿 6.60% 30.85%
其他行业 5678万 1.65% 3640万 2.08% 2038万 1.20% 35.90%
其他(补充) 4558万 1.32% 2425万 1.38% 2132万 1.26% 46.79%
按产品分类 中药 21.53亿 62.41% 9.412亿 53.75% 12.11亿 71.35% 56.28%
化学药品 4.558亿 13.21% 2.081亿 11.88% 2.477亿 14.59% 54.35%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3.750亿 10.87% 2.900亿 16.56% 8500万 5.01% 22.67%
食品 3.633亿 10.53% 2.512亿 14.34% 1.121亿 6.60% 30.85%
其他产品 5678万 1.65% 3640万 2.08% 2038万 1.20% 35.90%
其他(补充) 4558万 1.32% 2425万 1.38% 2132万 1.26% 46.79%
按地区分类 东北 11.36亿 32.93% 6.466亿 36.93% 4.893亿 28.82% 43.08%
华东 9.787亿 28.37% 4.663亿 26.63% 5.123亿 30.17% 52.35%
华南 4.148亿 12.03% 1.977亿 11.29% 2.171亿 12.79% 52.34%
西南 4.138亿 12.00% 1.878亿 10.72% 2.260亿 13.31% 54.62%
华北 2.701亿 7.83% -- -- -- -- --
西北 2.359亿 6.84% -- -- -- -- --
 
2023-09-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中药 14.42亿 61.26% 6.040亿 51.76% 8.380亿 70.60% 58.11%
化学药品 3.130亿 13.30% 1.370亿 11.74% 1.760亿 14.83% 56.23%
食品 2.860亿 12.15% 1.880亿 16.11% 9800万 8.26% 34.27%
连锁药店批发零售 2.810亿 11.94% 2.170亿 18.59% 6400万 5.39% 22.78%
其他 3200万 1.36% 2100万 1.80% 1100万 0.93% 34.38%
按产品分类 中药 14.42亿 61.26% 6.040亿 51.76% 8.380亿 70.60% 58.11%
化学药品 3.130亿 13.30% 1.370亿 11.74% 1.760亿 14.83% 56.23%
食品 2.860亿 12.15% 1.880亿 16.11% 9800万 8.26% 34.27%
连锁药店批发零售 2.810亿 11.94% 2.170亿 18.59% 6400万 5.39% 22.78%
其他 3200万 1.36% 2100万 1.80% 1100万 0.93% 34.38%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医药 11.60亿 73.26% 4.926亿 62.22% 6.671亿 84.30% 57.52%
食品 2.040亿 12.89% 1.296亿 16.38% 7438万 9.40% 36.46%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1.977亿 12.49% 1.591亿 20.10% 3864万 4.88% 19.54%
其他行业 1171万 0.74% 588.0万 0.74% 583.0万 0.74% 49.79%
其他(补充) 986.2万 0.62% 449.9万 0.57% 536.3万 0.68% 54.38%
按产品分类 中药 9.481亿 59.89% 4.047亿 51.11% 5.435亿 68.68% 57.32%
化学药品 2.115亿 13.36% 8792万 11.10% 1.236亿 15.62% 58.44%
食品 2.040亿 12.89% 1.296亿 16.38% 7438万 9.40% 36.46%
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 1.977亿 12.49% 1.591亿 20.10% 3864万 4.88% 19.54%
其他产品 1171万 0.74% 588.0万 0.74% 583.0万 0.74% 49.79%
其他(补充) 986.2万 0.62% 449.9万 0.57% 536.3万 0.68% 54.38%
按地区分类 东北 5.591亿 35.32% 3.266亿 41.26% 2.325亿 29.38% 41.58%
华东 3.533亿 22.32% 1.643亿 20.75% 1.890亿 23.89% 53.50%
华南 2.132亿 13.47% 9633万 12.17% 1.169亿 14.77% 54.82%
西南 2.044亿 12.91% 8888万 11.23% 1.155亿 14.60% 56.51%
华北 1.391亿 8.79% -- -- -- -- --
西北 1.139亿 7.19% -- -- -- -- --
 
经营评述

1、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中药、化学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业务范围已涵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化学药品等多个领域,并积极拓展保健食品、食品、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逐步形成“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持续打造医药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较大挑战,公司中药、化学药品、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三大业务板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大业务板块实现收入227,376.1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7.10%,较上年同期下降23.79%。其中中药营业收入实现160,554.1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1.50%。化学药品营业收入实现27,685.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0.61%。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业务实现收入39,136.6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99%。公司立足于医药制造业,致力于中药现代化,持续巩固医药板块,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在保持已有大品种销售业务稳定增长下,构建多品种群梯队发展良好局面。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2、主要产品及其功能或用途公司现有生产批准文号627个,其中中药生产批准文号314个,化学药品生产批准文号313个,包含46个独家品种、独家剂型产品。公司共有211个产品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其中甲类102个,乙类109个;共有95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龟芪参口服液”、“养血饮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注射用核糖核酸Ⅱ”、“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少腹逐瘀颗粒”、“羚贝止咳糖浆”、“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金芪降糖胶囊”、“感冒清热胶囊”、“脑心舒口服液”、“孕康颗粒”、“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肾复康片”、“金莲花口服液”等。表1.独家品种、独家剂型产品目录:表2.公司主要产品目录3、经营模式(1)管理模式公司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集团公司功能定位为“研究型董事会”,核心职能聚焦战略规划、资本配置、人才治理。子公司拥有独立的运营章程和事权,在集团战略框架与合规监管双重约束下,独立决策、市场化考核。母子公司以契约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优势,从而促进公司快速健康发展。(2)采购模式公司基于医药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构建了数字化驱动、全周期管控的现代化采购管理体系,通过融合市场需求预测、销售数据、产能规划、原料价格波动等多维数据变量,应用信息化系统,构建科学采购决策机制,实现原材料合理储备和采购批次优化,保障公司在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经营能力。(3)生产模式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模式,推进精益生产,通过设备升级引领生产技术迭代,逐步打造设备互联、数据互通、过程互动的智能制造模式。为适应公司多产品、多剂型、多规格的生产现状,公司创新管理方式,应用信息系统,强化供应链统筹,均衡排配。公司坚持以销定产,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努力做到即时生产,柔性制造。按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数量和时限要求,通过常规原辅料适当备货、长线品种设安全库存、优化生产工艺、更新设备等方式,保证产品及时生产。公司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围绕药品生产的全过程,时刻筑牢质量防线,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性与高质量。在推动中药产业绿色发展方面,公司积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销售模式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顺应医药行业形势,深化营销改革,建立专业化、合规化的营销体系。聚焦中药战略,坚持大品种群多品种群营销战略,整合营销资源,细分治疗领域,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在医药产品营销方面,以五家医药销售公司及事业部组建的专业营销队伍经营为核心,构建重点品种、发展品种和潜力品种梯队发展的品种群,保持营销持续稳步发展。在化学药品营销方面,采用自营与招商代理并存的销售模式,构建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同时,各医药商业公司积极探索搭建网络营销平台,尝试和探索电商、直播带货等现代销售模式,融合线上线下业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快速发展医药连锁大药房终端批发和零售业务,组建营销管理中心,多措并举形成敖东销售模式,助推业绩稳健增长。(5)研发模式公司遵循以中医药传承创新为核心发展脉络,深度融合传统理念与现代科技,构建了“自主创新+开放协作”的研发模式,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及产品引进等多维路径,持续研发涵盖经典名方、化药制剂、大健康产品的多元矩阵。聚焦市场需求与临床价值,系统性推进生产工艺革新与质量体系升级,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及医疗应用效能。同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克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布局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配方颗粒标准化研究、专利新药研发等关键领域,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强化全产业链技术壁垒,以科技赋能驱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持续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行业引领力。4、产品市场地位公司主导产品“安神补脑液”,自1983年上市至今已经畅销市场40多年,是公司由传统的民族中药产业向现代化的中药产业跨越的标志性产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品牌。在上市40多年中,“安神补脑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市场的快速迭代中独树一帜。2005年12月17日,在“安神补脑液”产品自主创新论证会上,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19位国内知名医药专家认定“安神补脑液”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而且“对记忆再现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2009年,“安神补脑液”二次开发取得科研成果,质量标准被载入2010版《中国药典》增补本。多年来,“安神补脑液”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使得“安神补脑液”每年都能质量升级与标准提升,在实施中药保护、利用现代化技术研制新工艺提高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神补脑液”多年来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02年中国畅销品牌、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2021年临床价值中成药品牌榜单、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二次开发科技进步奖、第十六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2023年健康产业品牌榜”安神补益类金奖、第十七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2024年健康产业品牌榜”安神助眠药西普金奖、入选2023中国药品零售排行榜(中药)TOP50榜单等诸多荣誉,安神补脑液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多重突破。公司产品“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作为全国独家专利产品,依靠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治疗周期短、退热平稳不反弹的优势,迅速成为儿科呼吸道疾病的一线用药,荣获过“3.15健康中国消费者信赖的优质品牌”称号。“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出自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是由经典名方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而成的千年古方。“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一直被全国数百家医院广泛应用,并被纳入《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2020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儿科疾病分册》《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部临床指南推荐。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作为千年经方与现代循证的儿科退热解决方案,现已成为儿科呼吸道感染领域指南级用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源自清代名医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收载的百年经典名方“血府逐瘀汤”。公司“血府逐瘀口服液”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经典产品,荣获过国家级新产品、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等多项荣誉,经过公司多年来的持续研发投入与创新迭代和市场培育口碑传颂,“血府逐瘀口服液”成为血瘀证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深受市场认可,同时“血府逐瘀口服液”也是国内唯一采用膜分离技术的创新中药,被誉为“浓缩的血府逐瘀汤”,开创“古方新用”的产业化典范。1、概述2024年,面对医药行业的加速变革,公司积极应对经济环境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坚持“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发展模式,聚焦医药主业,全年围绕“提质增效、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300,189.64万元,比年初增加73,575.58万元,增长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02,758.82万元,比年初增加181,598.53万元,增长6.67%;资产负债率为11.27%;实现营业收入261,057.5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3,854.82万元,降低24.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139.31万元,增加9,151.34万元,增长6.27%。(1)医药行业2024年,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医药主业全产业链布局,系统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通过深化“大品种群+多品种群”营销体系战略,精准培育核心产品、强化渠道管控与资源协同共享,实现医药板块营业收入227,376.10万元,展现出强劲发展韧性。其中,中药板块持续发挥支柱效能,以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3个核心品种为引擎,带动重点品种协同发力,实现营业收入160,554.13万元;化药板块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新品种加快形成销售,化药板块营业收入27,685.38万元;医药商业板块优化终端网络布局,连锁药店批发及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136.60万元。依托核心大品种销售势能,公司动态优化品种结构,对重点品种、潜力品种实施精准投入,形成“过亿单品引领、千万级品种支撑、百万级产品蓄力”的梯队产品矩阵,同步强化基础研究与学术推广双驱动,构建研发转化与市场拓展的营销联动机制,持续夯实传统中药领域竞争优势,为打造现代化医药产业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1)中药公司中药产品涵盖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中药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中药产业围绕“道地性药材”、“全过程质量”和“智能化制造”三大核心,多点发力,培育中药产业优势。公司不断夯实生产制造基础,加强中药全产业链持续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以持续的技术升级带动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60,554.13万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61.50%。公司中成药覆盖安神补益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代谢疾病、皮肤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在安神补脑、心脑血管等中医优势领域,公司凭借多年积累,形成了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3个核心大品种,并以此为基础,推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打造大品种群与多品种群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通过培育“敖东品质中药”优势品牌,公司中药核心优势逐渐凸显。2024年,公司重点培育品种龟芪参口服液、金芪降糖胶囊、孕康颗粒等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目前,公司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已经取得显著进展,累计获得500个《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凭证》,公司不断加强中药配方颗粒重点区域、重点医疗机构开发,坚持等级中医院开发为主,三终端和线上平台为辅,以临床推广带动产品销售。在中药饮片方面,公司持续推进鹿茸、人参等东北道地中药材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人参、鹿茸、五味子、灵芝(赤芝)和灵芝孢子粉(赤芝)5个品种中药材吉林省首家通过GAP延伸检查。人参和鹿茸获得“三无一全”品牌认证,敖东人参上榜“2024道地药材品牌”,逐步打造敖东品质中药示范。公司围绕“一北一南”的中药产业布局,在安徽省长丰县投资成立敖东安徽公司,毗邻亳州药材市场,占据长三角的区位优势、物流优势,进一步完善了中药供应链基础。2)化学药品2024年,公司化学药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685.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61%,化学药品包括化学药品针剂、化学药品普药和化药原料药。公司化药治疗领域包括: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代谢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公司以终端市场深度开发驱动增长,核心品种注射用核糖核酸II通过完善营销体系实现结构性突破:自建终端团队覆盖万余家专业诊所,2024年销量达182.7万支,同比增加20万支,为产品下一步销售奠定基础。优势品种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构建循证医学壁垒,联合上海九院开展静脉畸形联合用药临床研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获多省验证,权威期刊发布三大病种诊疗共识,临床数据驱动销售持续拓展。终端控销队伍,加速产品布局,以营养神经为主的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病的肝水解肽注射液、营养心肌为主的注射用左卡尼汀等潜力品种销售稳步推进。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用盐酸地尔硫卓、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盐酸丙帕他莫等多款产品中标多省联盟集采,集采品种实现“以量换价”,销售稳健。新获批品种快速导入终端,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维格列汀片上市后补齐公司糖尿病用药领域短板,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盐酸厄洛替尼片、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加速市场渗透,形成“成熟品种稳盘+战略新品突破”的化学药品板块新格局。在营销策略上,采取“等级医院深度耕耘+基层市场精准覆盖”的差异化布局,依托临床指南与专家共识强化学术推广,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等产品在脑血栓治疗领域市占率有效拓展。面对集采常态化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通过动态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成本精益管理,推动化学药品业务实现基本稳定,不断夯实传统药企向创新驱动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开空间。3)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2024年,连锁药店批发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9,136.6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99%。报告期内,连锁药店新增会员人数18.30万人,累计会员人数118.90万人。2024年,公司根据门店网络布局及经营情况,关闭门店11家,新增门店17家,报告期末门店共计190家。敖东大药房通过布局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推广线上销售,所有线下门店均开始O2O业务,寻求新的销售增长点。新设立医药营销管理中心持续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各项销售业务稳步推进,通过梳理产品结构、挖掘产品卖点、聚焦患者、定位优势渠道、实行精准营销等关键措施,盘活公司多个滞销品种和零销售药品,其中复方金银花颗粒实现销售收入854.38万元,同比增长476.49%,五加芪菊颗粒实现从零到307.86万元的销售收入。公司在医药零售业务布局方面,上游依托医药制造板块夯实产品供给,下游通过会员流量运营与药学服务增值提升复购率,未来将加速渠道下沉与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形成医药全产业链闭环生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4)可转债如期本息兑付,募投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公司于2018年3月13日发行“敖东转债”(代码:127006.SZ),发行规模24.13亿元,“敖东转债”于2024年3月11日起停止交易,2024年3月8日为最后交易日,2024年3月13日为最后转股日,自2024年3月14日起停止转股并在深交所摘牌。截至2024年3月13日(到期日)累计共有11,145,006张“敖东转债”转换为公司股票,累计转股股数为78,299,456股,进一步优化了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敖东转债”已于2024年3月14日兑付完毕,到期兑付本息1,363,413,660.00元(含最后一期利息,含税)。公司发行“敖东转债”融资及偿还过程透明规范,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信用形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14,997.06万元,2024年投入募集资金16,626.32万元,延边药业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已使用募集资金22,877.60万元,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制剂车间、综合研发楼(含动力中心)已完工,2025年1月23日,延边药业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等多个生产车间及干法制粒生产线颗粒剂、煎膏剂生产线等顺利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其他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5)产品创新研发,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围绕新产品和大品种二次开发稳步推进各研发项目。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并优选中药经典名方、配方颗粒标准及中药药材资源等进行研究。在癌症、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多个治疗领域开展药物研究。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子公司获得化药4类仿制药磷酸奥司他韦胶囊(30mg、45mg、75mg规格)批准文号3个,获得化药4类仿制药哌柏西利胶囊(75mg、100mg、125mg规格)批准文号3个及其原料药,获得化药4类仿制药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个品种批准文号各1个,获得化药4类仿制药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10mg、4mg规格)批准文号2个及其原料药,获得中药经典名方一贯煎颗粒批准文号1个,通过购买获得中药玉屏风口服液、杞菊地黄口服液、抗感解毒颗粒、生脉颗粒4个品种批准文号各1个,通过购买获得化药4类仿制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5mg/10mg、5mg/20mg规格)批准文号2个。子公司开展化药创新药1类新药研发项目1个,化药仿制药研发项目7个,新药研发项目5个,原料药研究3个,开展化药一致性评价研究项目5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合作项目6个,开展化药项目稳定性研究8个。中药经典名方项目13个,产品二次开发项目研究10个,北方药材种质资源建设及新品系列培育研究1个。2024年,子公司洮南药业研发获得3个新药品种,7个批准文号,获得化药原料药2个,通过注射用赖氨匹林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子公司延吉药业研发获得化药3个品种,3个批准文号,获得“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在制备治疗造血功能障碍的药物中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一种精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鹿茸精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等四项课题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子公司延边药业通过购买获得2个新药品种,2个批准文号,开展安神补脑液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工作,在《中草药》2024年8月第55卷第16期发表《基于“肾脑相济”理论探讨安神补脑液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文献1篇,安神补脑液二次开发在《现代药物与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期刊、学报发表研究进展论文5篇;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辅助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已在《现代诊断与治疗》发表;血府逐瘀口服液对长期卧床伴脑出血患者的血栓风险预防及临床效果分析,基于“心肝同治”理论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2篇文献分别发表在《北方药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公司持续推进中药经典名方研发进程,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参与制定由中国中药协会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指南》团标编制工作,为中药配方颗粒提供用药指导。(2)投资业务1)广发证券投资情况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公司持有广发证券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份1,252,768,767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份238,450,200股,以上持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19.5670%;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敖东国际(香港)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广发证券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份36,868,800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0.4838%。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合计持有广发证券1,528,087,767股,占广发证券总股本的20.0508%。公司采用权益法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按照2024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A股16.21元/股计算,公司持有广发证券A股市值为203.07亿元,广发证券H股10.54港元/股计算,公司持有广发证券H股市值为29.02亿港元,根据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换港币的平均基准汇率折算为26.87亿元,合计持有广发证券市值229.94亿元。根据已经披露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四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公司为广发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广发证券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3,682.99万元,公司本期对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为174,940.45万元,比上年同期124,343.52万元,同比增长40.69%。2)证券投资情况为加强公司医药产业的快速升级,进一步加强公司自身的科研攻关能力,以“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企业运营模式,公司先后对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谋求对医药、生物产业项目进一步合作,促成产研同步,践行成长性和收益性同步增长。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延边药业合计持有辽宁成大103,625,476股,占辽宁成大总股本的6.77%;直接持有第一医药10,988,525股,占第一医药总股本的4.93%;直接持有南京医药19,944,156股,占南京医药总股本的1.52%,同时公司还是绿叶制药等上市公司的股东。3)基金项目合作情况公司参与设立珠海广发信德敖东医药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敖东医药基金】、吉林敖东创新产业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创新产业基金】、广发信德中恒汇金(龙岩)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发信德中恒汇金】、广州广发信德健康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健康创业基金】和珠海广发信德厚泽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广发信德厚泽基金】。其中:公司出资2亿元参与设立敖东医药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40.00%;出资2.04亿元参与设立创新产业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68.00%;出资0.1亿元参与设立广发信德中恒汇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1.14%;出资0.5亿元参与设立健康创业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10.00%;出资0.3亿元参与设立广发信德厚泽基金,占该基金出资总额的42.86%。以上基金均正常运作,所投项目涉及生物制药、医药研发、医药销售、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报告期内,部分投资项目已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退出。通过基金间接投资这样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生物产业项目,虚心向学、取之精华,有利于加强企业自身的科研攻关能力。下表为敖东医药基金、创新产业基金、健康创业基金、广发信德中恒汇金所投资项目上市进展情况:(3)大健康产业2024年,公司大健康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1,212.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8.13%。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销售保健功能性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等大健康产品200多种,其中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22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85个。主要有“鹿心丸”、“敖东R鹿胎口服液”、“敖东R破壁灵芝孢子粉”、“益普利生牌左旋肉碱银杏叶荷叶胶囊”、“植物酵素发酵饮料”、“伸筋贴”、“阿胶人参鹿血膏植物饮料”、“敖东健康牌辅酶Q10软胶囊”等43个单品销售收入过百万元。报告期内,子公司健康科技取得了9个保健食品备案凭证。大健康产品在研项目12个,目前按照项目进度稳步推进。2024年,公司大健康业务通过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做好传统的货架电商基础上,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内容形式,加强了兴趣电商渠道的促销力度,进一步开拓抖音平台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子公司健康科技在浙江杭州成立电商事业部,已经平稳运行,实现销售。通过线上线下业务,公司稳步发展大健康产品销售渠道,做好大健康产品销售全渠道平衡发展。(4)医药主业深耕赋能,传承创新筑梦百年敖东1)高管增持,注销股份,提振投资者信心2024年1月18日,公司董事长李秀林先生,副董事长、总经理郭淑芹女士等10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共增持公司股票692,657股,增持合计金额为人民币975.96万元。2024年7月26日,公司董事长李秀林先生,副董事长、总经理郭淑芹女士,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共增持公司股票670,000股,增持合计金额为人民币874.31万元。2024年3月11日,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本市场情况,为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高公司长期投资价值并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推动公司股票价值合理回归,经法定审议程序,调整回购股份用途,由原计划“全部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变更为“本次实际回购的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即对2020年至2023年的三次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全部45,174,031股进行注销并相应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提振投资者信心。截止2024年4月24日,公司回购注销股份事项已经全部办结完毕。2)顺应市场,股份回购,加强市值管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利用国家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政策给予的机会,于2024年11月8日召开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议案》,同意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本次回购股份的目的系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5.00元/股(含),回购的资金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含)。公司于2024年11月19日首次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截至2025年2月8日,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期限届满,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股份数量为23,513,800股,占公司2025年1月31日股权登记日总股本1,195,895,387股的1.9662%;购买股份的最高成交价为19.21元/股,最低成交价格为15.80元/股,支付总金额为人民币420,005,418.42元(含交易费用)。至此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方案已实施完毕。3)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助力实现百年敖东人才与文化始终是推动公司迈向百年基业长青的双引擎。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资本,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力量;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则是内生动力源泉,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公司紧扣发展战略目标,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深化组织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秉承职业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用人理念,倡导“企业内部无公关”的特色企业文化,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选聘制度和用人所长,德才并重的用人标准,优化管理团队人员结构,选聘高学历、专业覆盖广泛的专业化团队,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搭建人才发展通道,打造从人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公司培养了“劳模团队、职称团队、大学生团队”三支人才队伍,通过人才选拔,让有能力、敢担当、有作为的人担当重任,推动公司发展,助力实现百年敖东。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员工5,74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3,442人,占比59.91%;拥有中高级职称者546人,注册执业药师36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全国劳动模范3人,省、州劳动模范36人。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彰显了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卓越成就,更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4)党建共建,攥指成拳,凝聚创新发展动力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和主题党建活动,将求真务实、敢做敢为、持续攻坚作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为企业品牌价值保值增值赋予新动力。公司坚持打牢基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在企业高管中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程参与企业决策。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全过程,推动党员职工争先锋、做表率,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2024年,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激活最后一公里》栏目播出《吉林敖东:药材基地建设牵引乡村产业发展》,报道吉林敖东通过人参种植户种植人参、鹿场养殖梅花鹿等,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致富,牵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公司《守正创新谱传奇,行稳致远铸辉煌》短视频作品,在中质协第十二届全国品牌大赛中获奖;企业文化课题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二级成果,这是公司首次获得企业文化类成果。党建引领,攥指成拳,汇聚起中药企业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推动传统中医药在新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5)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立足医药制造全产业链优势,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实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传承中药文化精髓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创新路径,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研发体系,在中药配方颗粒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延边药业已获得500个《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凭证》,通过技术应用实现从药材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科技创新方面,公司引入先进科研技术、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推动中药制造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同时依托长白山优质资源,建立人参、鹿茸GAP基地,延伸中药产业链,并积极参与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建设,彰显了公司在中药材品质保障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公司将继续坚持“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聚焦医药主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进一步提升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贡献更多“敖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