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 78.27亿 | 97.19% | 66.53亿 | 97.91% | 11.74亿 | 93.26% | 15.00% |
其他制造业 | 1.349亿 | 1.68% | 1.010亿 | 1.49% | 3390万 | 2.69% | 25.13% | |
其他业务 | 9169万 | 1.14% | 4077万 | 0.60% | 5092万 | 4.05% | 55.54% | |
按产品分类 | 铝铸件 | 58.00亿 | 72.02% | 49.98亿 | 73.56% | 8.015亿 | 63.68% | 13.82% |
注塑件 | 20.34亿 | 25.25% | 16.70亿 | 24.58% | 3.635亿 | 28.88% | 17.87% | |
其他配件 | 1.281亿 | 1.59% | -- | -- | -- | -- | -- | |
其他业务 | 9169万 | 1.14% | -- | -- | -- | -- | -- | |
按地区分类 | 中国大陆 | 66.28亿 | 82.30% | 57.68亿 | 84.89% | 8.593亿 | 68.28% | 12.97% |
中国大陆以外 | 14.26亿 | 17.70% | 10.26亿 | 15.11% | 3.992亿 | 31.72% | 28.00% | |
2024-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 35.44亿 | 97.27% | 30.13亿 | 97.64% | 5.315亿 | 95.25% | 15.00% |
其他制造业 | 5827万 | 1.60% | -- | -- | -- | -- | -- | |
其他业务 | 4105万 | 1.13% | -- | -- | -- | -- | -- | |
按产品分类 | 铝铸件 | 27.01亿 | 74.15% | 23.00亿 | 74.54% | 4.015亿 | 71.95% | 14.86% |
注塑件 | 9.009亿 | 24.73% | 7.641亿 | 24.77% | 1.368亿 | 24.52% | 15.18% | |
其他业务 | 4105万 | 1.13% | 2132万 | 0.69% | 1972万 | 3.54% | 48.06% | |
按地区分类 | 中国大陆 | 29.36亿 | 80.58% | 25.90亿 | 83.93% | 3.464亿 | 62.08% | 11.80% |
中国大陆以外 | 7.075亿 | 19.42% | 4.959亿 | 16.07% | 2.116亿 | 37.92% | 29.90% | |
2023-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 74.86亿 | 98.31% | 60.93亿 | 98.79% | 13.93亿 | 96.29% | 18.60% |
其他业务 | 6937万 | 0.91% | 3680万 | 0.60% | 3256万 | 2.25% | 46.95% | |
其他制造业 | 5917万 | 0.78% | 3813万 | 0.62% | 2105万 | 1.46% | 35.57% | |
汽车改装业 | 0.000 | -- | 0.000 | -- | 0.000 | -- | -- | |
按产品分类 | 铝铸件 | 54.31亿 | 71.32% | 44.43亿 | 72.03% | 9.873亿 | 68.27% | 18.18% |
注塑件 | 20.67亿 | 27.15% | 16.58亿 | 26.87% | 4.096亿 | 28.32% | 19.81% | |
其他业务 | 6937万 | 0.91% | -- | -- | -- | -- | -- | |
其他配件 | 4735万 | 0.62% | -- | -- | -- | -- | -- | |
汽车改装 | 0.000 | -- | -- | -- | -- | -- | -- | |
按地区分类 | 中国大陆 | 63.17亿 | 82.95% | 52.91亿 | 85.77% | 10.26亿 | 70.94% | 16.24% |
中国大陆以外 | 12.98亿 | 17.05% | 8.777亿 | 14.23% | 4.202亿 | 29.06% | 32.38% | |
2023-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铸件制造业 | 23.62亿 | 72.26% | 19.21亿 | 72.03% | 4.405亿 | 73.29% | 18.65% |
注塑制造业 | 8.825亿 | 27.00% | 7.314亿 | 27.42% | 1.511亿 | 25.14% | 17.12% | |
其他业务 | 2412万 | 0.74% | -- | -- | -- | -- | -- | |
汽车改装业 | 0.000 | -- | -- | -- | -- | -- | -- | |
按产品分类 | 汽车类铸件 | 23.57亿 | 72.13% | 19.18亿 | 71.90% | 4.397亿 | 73.16% | 18.65% |
汽车饰件 | 8.825亿 | 27.00% | 7.314亿 | 27.42% | 1.511亿 | 25.14% | 17.12% | |
其他业务 | 2412万 | 0.74% | -- | -- | -- | -- | -- | |
其他类铸件 | 420.7万 | 0.13% | -- | -- | -- | -- | -- | |
汽车改装 | 0.000 | -- | -- | -- | -- | -- | --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26.55亿 | 81.24% | 22.49亿 | 84.31% | 4.061亿 | 67.57% | 15.30% |
出口 | 6.133亿 | 18.76% | 4.184亿 | 15.69% | 1.949亿 | 32.43% | 31.78% | |
2022-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铸件制造业 | 47.77亿 | 71.60% | 38.99亿 | 72.71% | 8.773亿 | 67.02% | 18.37% |
注塑制造业 | 18.27亿 | 27.39% | 14.27亿 | 26.60% | 4.006亿 | 30.60% | 21.92% | |
其他业务 | 5372万 | 0.81% | 2482万 | 0.46% | 2890万 | 2.21% | 53.80% | |
汽车改装业 | 1414万 | 0.21% | 1191万 | 0.22% | 222.6万 | 0.17% | 15.75% | |
按产品分类 | 汽车类铸件 | 47.73亿 | 71.54% | 38.96亿 | 72.66% | 8.765亿 | 66.96% | 18.37% |
汽车饰件 | 18.27亿 | 27.39% | 14.27亿 | 26.60% | 4.006亿 | 30.60% | 21.92% | |
其他业务 | 5372万 | 0.81% | -- | -- | -- | -- | -- | |
汽车改装 | 1414万 | 0.21% | -- | -- | -- | -- | -- | |
其他类铸件 | 371.2万 | 0.06% | -- | -- | -- | -- | -- | |
按地区分类 | 内销 | 53.75亿 | 80.56% | 44.82亿 | 83.57% | 8.927亿 | 68.20% | 16.61% |
出口 | 12.97亿 | 19.44% | 8.809亿 | 16.43% | 4.163亿 | 31.80% | 32.09% |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精密轻合金零部件成型制造和汽车内外饰产品制造两大业务板块:1、精密轻合金零部件成型制造业务公司致力于精密铝/镁合金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产品适用于燃油汽车、混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通讯和机电行业,具体产品及业务主体见下表:2、汽车内外饰产品制造业务宁波四维尔主要从事汽车内外装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产品适用于燃油汽车、混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具体产品及业务主体下表所示:报告期内整车制造生产经营情况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大型整车(整机)生产厂商,通过进入下游大型客户采购平台,实行订单式生产,主要采取直销方式进行销售。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公司面临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客户降价力度加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经营压力和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公司迎难而上,紧紧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克服行业竞争压力,按质保量、稳中求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0.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7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减少4.26%;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减少3.17%;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减少1.79%;扣非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减少1.78%。若剔除新扩产项目广州鸿图、天津鸿图的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2.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0%。(1)新能源汽车领域开拓成果显著,结构转型加速推进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的销售占比。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4亿元,销售占比超30%,同比提升了9.42个百分点。公司全年开拓包括东风猛士、赛力斯、电装等在内的新客户超17家,共完成220余款新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产值超1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类产品占比超80%。压铸业务总销售规模达60亿元,在产品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类产品销售收入19亿元,占铸件业务收入32%,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成功承接首款某头部自主品牌客户插混缸体精加工成品及头部日系品牌客户新一代插混动力平台产品,均配套客户的主力车型和畅销车型;成功开发高难度双电机壳体,配套客户高端车型;成功开发多款大型一体化产品;成功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实现飞行汽车、无人机零件开发零突破。第二赛道业务销售达1.4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营收翻番;主要量产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盈利水平正逐步改善。内外饰业务板块努力克服合资品牌客户订单下滑影响,保持较为稳定的经营态势,客户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新能源销售收入5亿元,占板块营业收入23.94%,同比提升10.30个百分点。在新四化产品开拓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年内成功承接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客户的智能出风口、发光格栅、发光翼子板、发光标等塑电一体化产品,首次承接背门、扰流板等大型喷涂车身附件产品。(2)研发创新成果丰硕,技术引领发展新局公司紧密围绕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迭代升级、研发体系优化及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3.5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4.42%,新增获受理专利申请84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超过550项有效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6项);主导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项目2项,参与国家高质量发展项目1项,推进涵盖新材料开发、镁合金成型工艺、智能制造、高精尖产品制备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项目21项;为加快发挥出对公司科技创新的平台支持作用,公司结合相关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展,启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工作。公司持续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水平,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修订国家标准7项,推进行业技术规范化发展,获得广东省首批“标准领军企业”荣誉称号。(3)多元举措协同发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在持续推进销售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升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生产管理上持续实施全价值链成本管控,通过实施商务降本、技术降本、管理降本、运营降本等多维度降本增效措施,系统性优化各环节的成本和效率;在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强化票据管理、优化融资策略、合理运用资金池工具等方式,大力推进资金降本,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新基地建设及运营方面,公司持续对新建生产基地赋能提能,通过推进新基地加快产能建设,结合硬实力投入与软实力赋能,加速各新扩产项目的产能释放及效益实现。报告期内,广州鸿图已实现7000-16000T共4台(套)超大型智能化压铸单元和大型一体化产品全自动数控生产线量产,已量产4款大型一体化结构件产品,大型一体化压铸标杆工厂成效显著;天津鸿图一期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成功实现一汽丰田、大众等头部客户的多款产品量产,生产经营步入正轨,顺利布局华北市场;金利二期按计划推进,厂房建设已封顶,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管理效能及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启动建设财务共享系统及合规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通过“系统+认证”双轮驱动,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构建更具适应严格监管环境的“免疫系统”。截至报告期末,已完成财务共享中心总体方案设计,费用报销共享系统已上线启用;合规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已于2025年3月获认证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方面,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与全球化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及供应链风险,增强国际化业务的抗风险能力,公司报告期内继续积极推进压铸及内外饰两大业务板块的海外产能布局规划工作,具体方案目前正根据最新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变化情况作进一步论证。新兴市场探索方面,公司积极对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开展系统化的行业研究,通过分析前沿技术成果与工程实践,明确了公司在相关领域从研究向规模化应用迈进的发展路径,同时组建了技术团队聚焦前沿技术布局,通过核心部件性能需求评估,开展结构轻量化设计研究,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在传感技术与智能控制等领域深入调研,为后续产品开发与工艺攻关储备关键技术和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