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及行业激烈竞争等多重压力,董事会按照公司既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立足主营业务,充分发挥“一链三体”多元互补产业链优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经营夯实了基础。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537.6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03%;利润总额1,153.73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6.5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1.44%。(1)整体生产经营情况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以财务核算赋能生产,对生产、研发、经营、建设各个主体单位进行独立核算,明确主体责任人,对每项支出进行分析并制订配套节约标准和考核激励方案,通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性开支;对标国内外优秀企业,分别从质量、工艺技术、装备、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对比,把现有产业做精做细,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自动控制、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公司业务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对完全可以智能化升级的单元,通过增加智能控制、自动数字化采集,降低用人成本和劳动风险。原辅材料检验、工艺运行指标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实施过程控制、中控跟踪和生产装置的优化组合,提升产品质量,确保产品优级品率。安全管理方面,公司以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通过“双控体系”建设,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落实生产单位主体管理责任。签订了从总经理到每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指标层层传递、职责逐级落实;不断完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应急预案的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应知应会内容、应急处置能力等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隐患排查力度,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安全检查,对于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均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了整改;完善双重预防体制、数字工厂建设,让每个员工充分熟知所在岗位的危险性,掌握本岗位应急处置措施,从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并杜绝发生事故及事故事件的扩大化。以“零容忍”的态度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化安全水平,确保了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环保管理方面,公司始终秉承“环保先行”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完善了各项环保手续,依法依规对“三废”进行处理、处置,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工作,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预警减排方案;持续对重点项目投入资金,有力保障了各项环保治理提升改造项目的有序推进。超前的环保理念以及领先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稳固了公司的行业地位,为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营销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经营思路,提高经营能力,创新经营举措,提升盈利能力。针对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价格下降的不利局面,营销团队客观分析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制定可行性经营措施和经营方案,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统筹考虑经济利益、市场占有率、客户分类,以及产品供求关系进行定价和产品的客户分配。凭借多年来在行业内建立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稳步提升客户数量和满意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比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产业布局,3000吨氯苯砜、500吨氨基砜及200吨二苯砜项目已建成试生产;建新瑞祥化学一期年产1000吨液晶高分子材料中间体、3000吨硫酸钾及325吨聚芳醚树脂项目等新建重点工程积极推进。(2)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研发实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公司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跟踪行业动态以及新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的方式,持续开展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工作,重点推进新材料单体、电子化学品单体和医药中间体等新项目的研发,有效提升了公司的中长期竞争力,磨砺了技术团队,基本构建起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创新梯队。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达3567.0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89%。依托“河北省新型热敏染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染料中间体合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市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公司不断强化举措。目前,公司累计拥有21项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专有技术,业已形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报告期内,新增7项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1项为“一种4,4’-二氨基二苯砜的制备方法”;6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一种实验室用MMA高效精馏装置”“一种连续高效减压蒸馏装置”“固体粉末清洁投料反应装置”“一种3,3’-二氨基二苯砜的连续生产装置”“成色剂环合工序用反应装置”“结晶用清洗过滤设备”。此外,公司主持修订了1项行业标准,即《HGT4424-2023间氨基苯酚》。公司在软硬件设施建设、研发团队打造以及激励机制构建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套成熟且高效的研发创新体系。有力保障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确保了公司生产工艺的绿色环保与本质安全,更为全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筑牢了根基。(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理念,已拥有稳定的经营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才团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体系。报告期内,针对化工制造行业特点,紧紧围绕“高精尖人才引进、梯队结构优化、产才深度融合”的人力资源三大目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线上平台服务、线下招聘会议、行业展会以及猎头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招聘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不仅关注引进数量,更注重引进质量,特别是与公司技术升级、安全生产、设备智能化提升相关的高端人才。同时对招聘收集到的简历,和对岗位精准匹配分析,搭建了公司各类专业人才数据库,2024年公司新引入高端人才,其中:硕士3名,另招聘生产、电仪工程师共计4名,为公司生产管理、新项目建设了储备多元化优秀人才。建立多元培训体系,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搭建多种学习平台,涵盖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及领导力提升,构建人才储备机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股权激励为员工创造价值获得感,目前,共实施了三次股权激励计划,把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个人目标实现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员工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受益,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构建持续稳定、富有创造活力的管理团队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也为公司未来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员工,有效实施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树立了导向作用。(4)完善规范运作体系报告期内,随着强化监管等政策的逐步完善,公司严格按照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全体董事勤勉履职,科学高效的决策公司重大事项,发挥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推进组织架构和内部自我控制流程优化工作,狠抓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和规避风险因素。规范“三会”运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工作,通过互动易平台、专线电话等多渠道常态互动,全方位、多角度做好日常接待处理工作,年度内共回复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投资者提问198条。增强了公司规范运作透明度,充分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5)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是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已形成具有建新特色的企业文化。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以“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单位作风”为核心的“三风”建设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深入诠释了“诚信务实、勤奋节约、科学创新、团结进取”建新精神的内涵。多年来,公司先后为所在地进行了饮用水改造、安装公共照明、修路及捐款等公益事项,践行了自己回报桑梓的初心使命。“前瞻、创新、共赢、和谐、可持续”是引领公司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从战略高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