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 --
  • --
  • --
  • 成交量:--(手)
  • 成交额:--(万元)
  • --
  • 今开:--
  • 昨收:--
  • 最高:--
  • 最低:--
  • 换手:--
  • 市盈:--
  • 量比:--
  • 振幅:--
主营范围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设备生产,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设备零部件及相关配套设备销售,快速公交站台智能安全门、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的销售安装,软件开发,自动寄存柜、计算机及智能系统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施工、建筑智能化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从事智能设备科技、电子科技、通信科技、计算机信息科技、机电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主营构成分析
2024-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交运设备行业 3.655亿 58.37% 2.334亿 52.41% 1.320亿 73.04% 36.13%
智能交通行业 1.479亿 23.62% 1.332亿 29.91% 1466万 8.11% 9.91%
热管理设备销售 1.128亿 18.02% 7873万 17.68% 3409万 18.86% 30.22%
按产品分类 AFC设备类 3.109亿 49.66% 1.899亿 42.65% 1.210亿 66.93% 38.91%
ETC相关收入 1.450亿 23.16% 1.299亿 29.17% 1508万 8.34% 10.40%
热管理设备销售 1.128亿 18.02% 7872万 17.68% 3410万 18.86% 30.22%
AFC技术服务收入 5335万 8.52% 4348万 9.76% 987.4万 5.46% 18.51%
其他(补充) 405.8万 0.65% 331.4万 0.74% 74.35万 0.41% 18.32%
按地区分类 境内 4.443亿 70.95% 3.353亿 75.28% 1.090亿 60.29% 24.53%
境外 1.819亿 29.05% 1.101亿 24.72% 7180万 39.71% 39.47%
 
2024-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交运设备行业 1.818亿 65.67% 1.298亿 64.05% 5208万 70.07% 28.64%
智能交通行业 5563万 20.09% 4912万 24.25% 650.7万 8.75% 11.70%
热管理设备销售 3765万 13.60% 2207万 10.89% 1558万 20.96% 41.38%
其他(补充) 179.5万 0.65% 163.1万 0.81% 16.38万 0.22% 9.12%
按产品分类 轨交设备行业 1.823亿 65.82% 1.298亿 64.05% 5250万 70.63% 28.81%
ETC设备行业 5700万 20.58% 5075万 25.05% 624.9万 8.41% 10.96%
热管理设备销售 3765万 13.60% 2207万 10.89% 1558万 20.96% 41.38%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119亿 76.52% 1.705亿 84.19% 4135万 55.63% 19.51%
境外 6502万 23.48% 3204万 15.81% 3298万 44.37% 50.72%
 
2023-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交运设备行业 3.568亿 59.39% 2.208亿 53.54% 1.360亿 72.20% 38.11%
智能交通行业 1.863亿 31.01% 1.555亿 37.69% 3081万 16.36% 16.54%
热管理设备销售 5771万 9.61% 3616万 8.77% 2155万 11.44% 37.34%
按产品分类 AFC设备类 2.984亿 49.67% 1.853亿 44.93% 1.131亿 60.04% 37.89%
ETC相关收入 1.847亿 30.74% 1.554亿 37.67% 2931万 15.56% 15.87%
热管理设备销售 5771万 9.61% 3616万 8.77% 2155万 11.44% 37.34%
AFC技术服务收入 5685万 9.46% 3550万 8.61% 2135万 11.34% 37.56%
其他(补充) 315.7万 0.53% 11.44万 0.03% 304.2万 1.62% 96.38%
按地区分类 境内 5.364亿 89.29% 3.819亿 92.58% 1.546亿 82.07% 28.81%
境外 6435万 10.71% 3059万 7.42% 3376万 17.93% 52.47%
 
2023-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轨交设备行业 1.920亿 60.73% 1.208亿 55.80% 7115万 71.44% 37.06%
ETC设备行业 1.008亿 31.88% 8419万 38.89% 1657万 16.64% 16.44%
热管理设备销售 2337万 7.39% 1150万 5.31% 1187万 11.92% 50.78%
按产品分类 交运设备行业 1.920亿 60.73% -- -- -- -- --
智能交通行业 1.008亿 31.88% -- -- -- -- --
热管理设备销售 2337万 7.39% -- -- -- -- --
按地区分类 境内 3.154亿 99.78% -- -- -- -- --
境外 69.48万 0.22% -- -- -- -- --
 
2022-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交运设备行业 3.338亿 53.51% 2.457亿 52.78% 8811万 55.67% 26.40%
智能交通行业 2.704亿 43.34% 2.098亿 45.07% 6054万 38.25% 22.39%
热管理设备销售 1966万 3.15% 1003万 2.15% 962.8万 6.08% 48.98%
按产品分类 AFC设备类 2.837亿 45.47% 2.099亿 45.09% 7375万 46.60% 26.00%
ETC相关收入 2.658亿 42.61% 2.050亿 44.04% 6080万 38.41% 22.87%
AFC技术服务收入 4921万 7.89% 3578万 7.69% 1343万 8.49% 27.29%
热管理设备销售 1966万 3.15% 1003万 2.15% 962.8万 6.08% 48.98%
其他(补充) 548.4万 0.88% 481.5万 1.03% 66.99万 0.42% 12.21%
按地区分类 境内 5.785亿 92.74% 4.435亿 95.27% 1.350亿 85.28% 23.33%
境外 4529万 7.26% 2200万 4.73% 2329万 14.72% 51.43%
 
经营评述

公司主营轨道交通AFC系统集成、道路交通ETC业务、热管理系统设备业务三大板块。(一)AFC系统业务业务主体:上海华铭上海华铭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各个领域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的自主研发、制造与销售,以及场馆、景点票务与门禁系统的系统集成、设备供货与技术服务。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主动贴近国内外客户的需求,紧密围绕多样化的市场新格局,在技术更新、业务优化、快速量产及性价比等方面赢得了市场综合竞争优势,是国内主要的智能终端AFC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自动售检票系统(简称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等科技手段,实现票务运营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人性化的界面设计,乘客操作更加便捷;全自动售检票,乘客快速通行;联网运行实时汇总运营统计、设备状态数据、控制设备动作,运营管理更加科学。提供城市一卡通解决方案;提供手机NFC支付、支付宝快捷支付解决方案。1、主要产品自动售检票系统,简称AFC(AutoFareCollection)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售票、检票系统,具有很强的智能化功能,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并已扩展至BRT等其它公共交通、大型公共场馆、旅游景区、智能楼宇等更多领域。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共分为车票、车站终端设备、车站计算机系统、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清分系统五个层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车站终端设备。(1)自动售票机,简称TVM,产品安装在车站非付费区内,用于出售轨道交通非接触式IC卡单程票,并可对储值票进行充值。自动售票机具有引导乘客购票的相关操作说明和提示,配备触摸屏、乘客显示器及运营状态显示器,用于显示各种信息及设备运行状态。(2)自动检票机,简称AGM,该产品安装在车站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为旅客提供快速通过服务。检票机能接受非接触式单程IC卡车票和储值票的自动检票。对于有效的车票检票机让乘客通行,出站检票机能对非接触式单程IC卡车票进行回收。按功能可分为进站检票机、出站检票机和双向检票机三种。(3)自动充值机,简称CVM,该产品设于车站非付费区,为旅客提供快速为公交卡充值服务,具有引导乘客充值的相关操作说明和提示,配置触摸屏、乘客显示器,用于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及充值记录。2、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轨道交通AFC业务的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均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系统集成商和设备供应商,业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招标:一种方式是对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进行统一招标,确定项目总包方,由总包方对整个项目的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整体负责。这种情况下总包方一般为系统集成商,总包方再将设备供应业务分包给设备供应商,但也可以由设备供应商作为总包方,将系统集成中的软件部分分包给传统的系统厂商;另一种方式是对系统集成和AFC终端设备的供应进行分开招标,分别确定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中标的系统集成商负责对整个AFC系统进行集成,设备供应商负责提供对应标的的AFC终端设备。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来说,一般由系统集成商对各城市轨道交通AFC项目进行竞标,但受限于制造工艺或生产规模,系统集成商会将大部分AFC终端设备的制造业务分包给专业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此外,部分城市,比如上海和武汉,也会将系统集成和AFC终端设备分开招标,终端设备供应商中标后再和中标的系统集成商或者业主签订设备供应合同。本公司主要产品系AFC设备,本报告期主要以系统集成商身份参与国内AFC项目的招投标。国外主要以设备销售为主。(2)生产模式2.1生产流程生产流程图2.2生产组织模式公司目前的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公司按照订单进行原材料采购,组织生产。公司AFC终端设备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同类产品在不同项目中也因功能配置、技术参数、自制模块使用比例等不同而差异较大。因此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投产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相关原材料的采购跟踪。2.3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模式AFC系统集成软件主要涵盖AFC软件、ACC软件,公司形成基础配套软件,并根据订单对非标部分进行开发,包括一卡通等系统设备等接口开发,并实现客户特殊的招标需求,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跟进数据的分析及软件的更新。2.4项目管理模式AFC终端设备应用于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公司针对本行业的特点相应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各项目配置相应的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前期论证、招投标策划、产品方案设计、生产组织、安装调试等工作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3、业绩驱动因素(1)专业技术及创新优势AFC终端设备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非接触式IC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多门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设备种类众多,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对整体设计、模块制造和设备管理水平等方面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综合技术融合运用能力,专业化程度很高,产业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化积累与沉淀。公司自2001年起,就定位于AFC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并一直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多年的专业化经营为公司在制造工艺、人才团队、研发成果、客户资源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有利于与各系统集成商合作关系的促进与强化。公司长期以来注重培育自身的研发力量,公司的研发团队主要由研发部和工程部组成,公司拥有各类专业研发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约102名。公司研发部承担核心模块和新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具有相应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控制电路板设计和控制软件开发等综合能力,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十多年来公司已先后自主研发出几十种不同制式的AFC终端设备核心模块和终端产品,包括三杆式阻挡模块、扇门阻挡模块、平开门阻挡模块、方卡发送模块与回收模块、Token发送模块与回收模块、硬币处理模块等。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29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78项软件著作权,覆盖各种类型的AFC终端设备和核心模块。(2)市场及品牌优势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AFC行业的早期开拓者之一,伴随着我国AFC行业的成长与发展,公司逐步成长起来,已具有超过10年的行业经验。作为AFC终端设备制造商,公司是国内承接项目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已进入到全国多个城市2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海外业务发展到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阿拉伯、西班牙、美国等。公司在业务开拓中与各城市的轨道交通投资运营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这种功能定位有助于强化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也获得项目业主的认可,业主推荐已经成为公司获得多项分包业务的重要渠道。(二)ETC业务板块业务主体:聚利科技聚利科技多年来专注于DSRC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开发、产品创新与推广,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07年交通部推出不停车收费国家标准(GB/T20851),聚利科技与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合作承担完成ETC产品部分检测设备的研发。国家标准推出后,聚利科技率先送检OBU和RSU产品,是首批通过交通部检测的三家企业之一。聚利科技ETC产品具备有效抑制邻道干扰功能和OBU零唤醒功能,可有效解决电子收费系统中相邻车道信号干扰和OBU通讯错乱问题,从而提高ETC产品稳定性与兼容性,保证电子标签以高稳定、无错乱比率通行收费车道。近年来,聚利科技加速在智能OBU、车载前装OBU、相控阵天线等新技术的研发,相关技术及产品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ETC产品市场需求。服务于国家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实现快捷不停车收费的政策,保证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ETC可细分为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高速公路ETC)、多车道自由流电子收费系统(多车道自由流ETC)以及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停车场ETC)。1、主要产品(1)车载电子标签(OBU):OBU是智能交通中实现不停车收费的车载付费终端。OBU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内侧,OBU内的IC卡通过与RSU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完成车辆与车道之间的通讯,实现不停车付费功能。OBU产品如下表所示:(2)路侧单元(RSU)RSU是安装在ETC车道口,采用DSRC技术,与OBU进行通讯,实现车辆身份识别及扣费的装置。RSU由读写天线和路侧控制器两个构件组成,路侧控制器和读写天线通过DSRC通讯接口连接。路侧控制器是智能交通中实现不停车收费的控制终端。路侧控制器集成数据链路层、应用层,控制路侧天线处理收发数据信息并通过以太网或串行口与控制计算机通讯实现不停车收费交易。RSU是一个微波收发信号机,负责调制/解调信号数据,以无线通讯的方式与OBU进行数据交换、采集,接收OBU中IC卡的收费信息等。聚利科技生产的RSU设备可以适应正常ETC车道、超宽ETC车道、ETC和MTC混合车道等不同应用的工程实际要求。RSU系列产品如下:2、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我国ETC行业主要存在代理模式、直营模式、及B2C网络销售模式,聚利科技主要采用直营模式,即专门成立销售部,由区域销售经理负责对全国进行销售,客户分三类,一类是ETC系统集成商,ETC系统集成商中标ETC车道建设系统项目后直接向公司采购产品;第二类是各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制定的高速公路联网中心或公司,由其进行招标采购,公司产品中标后直接向其销售;第三类为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由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对OBU产品进行招标,公司产品中标后直接向其销售。聚利科技本报告期主要以第三类销售模式为主,通过公开招投标,中标后于业主或车企实现销售。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源于产品的销售,同时有部分收益是对超过质保期产品的维修以及质保期内非质量问题产品的维修收费。(2)生产工艺聚利科技采用自主生产与委托外协厂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减少低技术含量的密集劳动,公司产品电气部件、产品外壳组件等由外协厂商代工生产,公司仅负责提供技术文件、电路板组件清单及原材料并提出相关加工精度要求,各生产部件半成品生产完毕后,最后在公司完成产品组装和质量检验,产品通过质量检验后入库,由公司统一对外销售。3、业绩驱动因素聚利科技秉承“聚各路精英,利天下百姓”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使“聚利”品牌产品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1)研发优势、专业技术及创新优势聚利科技高度重视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尤其是自主设计能力的培育。凭借多年积累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经验,对各主要行业的客户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和各行业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的沟通渠道。依托核心技术,建立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开发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开发服务。每年保持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拥有多项专利及多项资质、证书,专利申请数持续上升。聚利科技ETC系列产品率先通过行业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支持安全保密功能。产品稳定性高、频点无漂移、兼容性良好;ETC系列产品率先具备抑制邻道干扰及OBU零唤醒功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2)产品认证和许可优势ETC系列产品和出租车车载产品的客户在招标过程中一般会要求供应商通过相关的检测,聚利科技通过的各项检测为产品进入相关领域和开拓市场提供了认证保障。其中:ETC系列产品通过了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新产品由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并取得了报告;智能服务终端产品取得工信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出租汽车税控计价器产品取得了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3)整车厂定点优势公司已获得本田、长城、安徽大众、比亚迪等国内二十余家整车厂定点,且部分车厂的量产订单,是对聚利科技研发实力、生产能力等等的综合判断,是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三)热管理业务业务主体:浙江国创公司主要研发和生产新能源车用热管理系统、轨道交通用热管理系统、储能用热管理系统及超级充电桩用热管理系统等产品,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用热管理产品的专业系统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等领域。轨道交通与中国中车(机车、地铁)配套轨道交通车辆热管理系统,与吉利集团、比亚迪、中车时代、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宇通客车等客车主机厂配套车辆热管理系统,与中国重汽、东风股份、重庆庆铃、上汽红岩、徐工汽车等主机厂配套商用卡车类热管理系统,与徐工集团、柳工集团、沃尔沃、中国龙工、博雷顿等主机厂配套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与CATL、亿纬锂能、北交新能等电池厂家配备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产品销售中国、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为各大主机厂、储能系统公司提供优质的热管理产品和服务。产品技术领先,质量可靠,行业应用领先,公司致力于行业技术与服务引领者。1、主要产品(1)液冷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液冷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TMS):TMS是电动商用车辆、电动工程车辆、非道路车辆的电池冷却系统装置。TMS安装在车辆车架上、车顶等位置,TMS通过与电池管理系统、整车VCU、整车仪表之间的通讯,实现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进行运行工况、充电工况下的快速降温、低温加热的功能,全力保障动力电池的热安全。产品如下表所示:(2)储能系统液冷热管理系统储能系统液冷热管理系统(TMS):TMS是移动式储能车辆、工商业储能、地面电站储能的电池冷却系统装置。TMS安装在车辆电池架上、集装箱内部等位置,TMS通过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运行工况、充电工况下的快速降温、低温加热的功能,全力保障动力电池的热安全。储能系列产品如下:(3)整车热管理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TMS):TMS是新能源电动车辆的集成式冷却系统,可分为电池与电机电控的冷却集成系统,电池与驾驶室的冷却集成系统,电池与电机电控、驾驶室的整车综合热管理冷却系统三种综合整车热管理系统组装置。TMS安装在车辆电池架上等位置,TMS通过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运行工况、充电工况下的快速降温、低温加热的功能,对电机电控的温度控制,全力保障电动车辆的三电部件热安全和人员的舒适性。系列产品如下:(4)轨道交通热管理系统轨道交通液冷热管理系统(TMS):TMS是调车机车、牵引机车的电池冷却系统装置。TMS安装在车辆设备间、车顶等位置,TMS通过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对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进行运行工况、充电工况下的快速降温、低温加热的功能,全力保障动力电池的热安全。系列产品如下:2、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国创热管理主要采用直营配套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的销售方式,逐渐结合网络销售,即专门成立销售部,由大客户经理和渠道经理负责对全国进行销售。客户主要分四类:一类是商用车类客户,我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给各大商用车主机厂进行长期配套销售,其中针对于客车行业,我司也会辅助采用经销模式,对不同区域各大主机厂或公交公司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销售;第二类是工程机械行业,我司采用直销模式,直接给各大工程机械厂家进行长期配套销售;第三类为轨道交通行业,我司采用直销模式,给各轨道交通主机厂进行长期配套销售;第四类为储能行业,我司采用直销模式,给各大储能柜或储能箱系统集成商进行长期配套销售。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源于产品的销售,技术开发及服务,同时有部分收益是对超过质保期产品的维修以及质保期内非质量问题产品的维修收费。(2)生产工艺产品工艺流程国创热管理采用自主生产与委托外协厂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3、业绩驱动因素国创热管理秉承“以人为本,客户第一”的经营宗旨,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使“国创”品牌产品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知名度。(1)研发优势、专业技术及创新优势国创热管理重视核心技术能力提升,尤其是自主设计能力的培育。凭借多年积累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经验,对各主要行业的各主机厂客户需求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和各行业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沟通渠道。依托核心技术,建立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开发机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开发服务。每年保持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为后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拥有多项专利及多项资质、证书,专利申请数持续上升。国创热管理系列产品通过行业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产品系统结构紧凑、冷却速率快、高效、节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客户的充分肯定。(2)产品认证和许可优势国创热管理系统产品通过了汽车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IATF16949认证,轨道交通热管理系统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车车辆检验站TJ128试验标准的检测并取得了报告。(3)售后网点优势国创热管理通过多年的积累和良好的产品信誉,获得众多主机厂认可,设立400服务专线,24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在全国建立百余家服务站或售后服务网点,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保证和技术支持,从而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为在市场竞争中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主机厂配套优势我司在轨道交通与中国中车(机车、地铁)配套轨道交通车辆热管理系统,与吉利集团、中车时代、厦门金龙、厦门金旅、宇通客车、中通客车、万向、中兴智能等客车主机厂配套车辆热管理系统,与中国重汽、东风股份、重庆庆铃、上汽红岩、徐工汽车、华菱汽车等主机厂配套商用卡车类热管理系统,与徐工集团、沃尔沃、中国龙工、博雷顿等主机厂配套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与CATL、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北交新能等电池厂家配备电池热管理系统产品。产品销售也有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等销售经验。为各大主机厂、储能系统公司提供优质的热管理产品和服务。产品技术领先,质量可靠,行业应用领先,公司致力于行业技术与服务引领者。1、概述2024年度,国内整体经济不佳,管理层围绕国家交运行业的投入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制定2024年经营计划,开展经营活动:1)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激励员工,鼓励团队锻炼年轻代的业务能力,消化储备订单。2)加强销售回款特别是ETC业务的款项催收,本年度降低应收款余额,降低坏账风险,采取适当的诉讼的方式催讨货款;3)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通过香港港铁项目提高研发的管理和执行能力、高质量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将成熟的产品及经验输出到新加坡、美国的城市。1、本报告期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合并报表净利润约-1,074.6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052.49万元,呈继续亏损状态,且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加大,主要系ETC业务受营收及毛利影响导致亏损,报告内实现的经营业绩如下:AFC业务:1)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主要重庆轨道交通十八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项目、重庆轨道交通专业物资采购项目、郑许市域铁路(郑州段)系统集成项目和部分香港地铁3025项目通过验收确认收入;2)报告期实现AFC板块净利润约4051万元,较上年度增加,主要系本报告期出口销售占比增加,外销项目相对毛利率较高且回款较好;3)至报告期末AFC储备订单约6.84亿元,本报告期国内业务承接不佳;ETC业务:1)营业收入约为1.48亿元,较上年度下降约21%,主要受后装市场的影响,产品降本效果不佳,以致产品毛利继续下降,未能匹配充分竞争市场,以致销售额继续减少;本报告期实现净利润约为-7600万元,主要受营业收入下降及账龄增加计提坏账准备影响。2)受前装第一大客户销量下降影响,本年度前装市场营业收入下降;3)尝试新零售模式,受互联网冲击未实现销售预期。其他影响:根据聚利科技资产收购协议,对赌方对未能回收的应收账款应予以补偿,本报告期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业绩承诺补偿金额2075万元,计入营业外收入。报告期主要财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重大变动的情况及原因:1、资产负债表项目1)货币资金较年初上涨15.96%,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性回款较好所致。2)应收款项融资较年初减少46.37%,主要系报告期末已收到未到期的银行承兑票据减少。3)其他应收款较年初大幅上涨381.13%,主要系上年度报告期末确认聚利科技原股东对业绩承诺赔偿额。4)其他流动资产较年初下降91.3%,主要系本报告期购买1年期定期存款到期所致。5)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较年初上涨32.26%,主要系本报告期新增参股投资。6)固定资产较年初增加302.24%,主要系本报告期聚铭大厦验收由在建工程转固。7)长期待摊费用较年初增加736.95%,主要系本报告期新增充电桩业务安装支出。8)应付账款较年初增加37.79%,主要系报告期末确认新兴建设开发公司的聚铭大厦的工程款项。9)应交税费较年初上涨114.10%,主要系上年度报告期末计提所得税费用所致。10)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度大幅增加,主要系已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1年内到期重分类所致。11)应付债券较年初下降76.96%,主要系本报告期提前归还7000万元及将1年内即将到期的重分类所致。12)预计负债较年初上升68.48%,主要系本报告期计提的售后费用及员工赔偿所致。13)其他权益工具较年初下降32.46%,主要系本报告期归还可转换债券7000万元所致。2、利润表项目1)财务费用较上年度大幅减少,主要系本报告期利息支出减少及利息收入增加所致。2)投资收益较上年度下降68%,主要系上年度处置部分亮啦数据的股份获得收益。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度减少92.74%,主要系上年度1元回购聚利科技原股东业绩赔偿的股份产生的损益4)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440.81%,主要系本年度受应收账款账龄增加的原因影响。5)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度下降32.79%,主要系本报告期对各类存货可变现净值进行了充分评估和分析,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了减值准备。6)营业外收入较上年度上升174.76%,主要系本报告期计提了原聚利股东业绩承诺对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的补偿。3、现金流量表项目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549.5万元,主要系本报告期加大了催收力度,ETC业务回款较好所致。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5,544.94万元,主要系报告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及定期存款净赎回。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8,216.78万元,主要系报告期归还可转换债券7000万元所致。针对AFC系统集成、ETC产品市场、热管理产品的现状及公司业务模式和生产经营的特点,2025年度公司将继续加强市场开拓、控制经营成本、管理等全方面的优化,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