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高科技软件上市企业,拥有数据智能和高可信分析验证核心技术,创新研发科大国创星云大模型,围绕AI+行业应用软件、AI+新能源产品、AI+物流运营开展业务,拥有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运营三大业务板块,推动国家以数据为驱动的数智化转型。公司积极践行数智化战略,基于数据智能和高可信形式化分析验证核心技术,融合与中科大共建知识计算智能实验室关键技术和DeepSeek、Qwen等优秀开源大模型能力,构建了科创星云大模型基座,打造了国创自主技术平台,形成了系列AI+产品或服务,广泛应用于国家通信、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其中AI+行业应用软件深耕运营商、能源、交通、政务等行业,AI+新能源产品主要面向智能汽车&智慧储能领域,AI+物流运营重点聚焦物流科技。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成为数据要素研发和应用的国家队,数据智能与高可信软件的引领者,智能汽车和智慧储能的领先者。在AI能力方面,科大国创基于深耕行业多年的海量数据、优势行业知识图谱和可信数据空间的基础设施底座,聚焦优势垂类或行业领域,创新研发科创星云大模型,以大模型MaaS平台、智能体平台、场景化数智能力、人工智能安全能力底座四大支撑平台深度赋能各行业细分场景的创新应用,研发了AI编码助手、客服助手、运营检测助手、执法培训助手等创新产品,持续推动AI+电信、电力、交通、政务、新能源、物流等行业从传统软件到以大模型、AI智能体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业软件转型升级,打通“AI+”落地应用最后一公里,为千行百业注入AI发展驱动力,开启AI时代数智化转型新纪元。1、数字化应用(1)自主技术平台国创数据智能平台:依托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采用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和治理、AI建模、知识图谱建模、业务规则建模、工作流配置、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数据的传输及共享、AI模型在线工厂、知识化服务、政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运行及数据资产全生命管理能力,全栈赋能运营商和政企(政府、能源、交通等)等优势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该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交换平台、AI平台、知识计算平台、事件管理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能力开放平台、数据治理平台等系列子平台。(2)行业产品①数智行业软件: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数据智能能力,打造了自主的国创数据智能平台。基于平台并深刻挖掘行业需求研发了数智行业软件产品。该产品运用大数据处理、知识挖掘、视频图像感知、深度学习等数据智能技术,结合行业业务特征对组织内外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挖掘,并将结果应用于指导组织的管理及决策。②行业智能体:公司基于知识计算根技术和高可信软件核心技术,以科创星云大模型为底座,创新AI应用落地范式,面向行业场景开发系列智能体产品,加速大模型在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落地,助力行业客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公司数字化应用行业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运营商和政企(政府、能源、交通等),为客户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应用情况如下:2、数字化产品(1)自主技术平台国创高可信软件集成开发平台:运用深度学习等模型,研究可信和形式化验证方法,以程序缺陷分析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为核心,以关键算法和核心程序的验证为主线,通过提供形式化规范语言描述程序功能、采用演绎推理产生演算规则和利用定理证明进行自动验证的手段,为开发高可信软件和数字化新能源产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公司数字化产品的安全、可靠。(2)行业产品公司基于领先的数据智能、高可信软件和智能算法技术,结合多年积累的BMS产品经验,以“产品+服务”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客户提供以BMS/BEMS为核心的数字化新能源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产品业务主要产品有:智能BMS、PACK(动力总成系统)、BEMS、储能系统、高可信软件等。主要产品应用情况如下:高可信软件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面向程序分析和形式验证领域的基础工具软件。依托中科大软件安全实验室和中国科大——国创高可信软件工程中心技术团队,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关键算法的形式验证、安全C程序验证工具和C/C++/Java程序内存安全与缺陷分析等方面完成了诸多理论和技术突破,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公司围绕静态分析、形式验证及可信测试开展高可信软件的市场化推广,目前已在航天航空、军工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应用;同时,公司基于DeepSeek等开源模型,融合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技术,推出了国创星码编程AI助手。高可信软件主要产品或服务内容如下:3、数字化运营控股子公司慧联运将公司多年积累的数据智能技术与物流场景深度融合,自主研发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物流云平台,围绕AI+物流运营,以“运营+服务”模式,为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提供数智ETC和数字物流供应链等服务。慧联运长期专注货车ETC发行运营服务,并在多年开展货车ETC发行运营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物流承运及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货车ETC用户规模,助力物流企业、货车司机提质降本增效,推动物流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主要服务内容如下:(二)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1)按客户需求承接项目建设模式即依据客户需求,公司运用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承接客户各类信息化项目,并提供满足客户项目需求的解决方案,进而获得收入。公司数字化应用业务以该种模式为主。(2)产品模式即企业依据不同客户或市场需求,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新能源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实现盈利。目前,公司数字化产品业务以该种模式为主。(3)软件服务运营模式即企业依据用户或面向市场需求,自行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或服务平台,通过用户购买服务或收取服务交易佣金等方式获利。目前,这种盈利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司的数字化运营业务。2、采购模式公司业务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一方面是用于软件研发、解决方案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所需的服务器、终端设备和系统软件等,由于该等原材料更新速度较快,价格波动较大,公司根据行业惯例采取“以销定产”管理;另一方面是根据产品的技术标准及销售订单需求采购的分离器、芯片、电阻电容、PCB线路板、接插件、结构件、集装箱、PCS、电池等,由采购部门根据计划经营部门的生产计划制定原材料采购订单;上述原材料由公司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或采购订单要求进行采购。3、研发模式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研发路线,注重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和创新,密切跟踪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市场需求,通过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保持公司领先的技术竞争力。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深厚的行业经验优势,聚焦数据智能和高可信软件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构建了科创星云大模型基座,打造了国创自主技术平台,基于平台快速实现产品设计与研发,形成了系列AI+产品或服务,不断满足运营商&政企、智能汽车&智慧储能、物流科技等行业领域用户需求。该种模式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提升产品复用度以及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概述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公司积极践行数智化发展战略,围绕年度经营目标,聚焦主要业务发展,加大经营管控力度,提高效能,并有序优化调整部分业务结构,进一步提升业务质量,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稳步推进,但仍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0,001.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45%,主要系公司主动优化数字物流供应链业务结构收入减少较多等因素所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3.22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主要系:数字化应用业务本期保持稳健发展,并持续做好规模化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工作,提高人员效能,该业务本期利润规模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数字化产品业务本期亏损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其中车用BMS业务较上年盈利能力明显恢复,但受外部市场和产品研发周期等因素影响,公司储能系统、智能电池等数字化新能源产品及高可信软件本期尚未贡献利润;数字化运营业务本期出现亏损,其中数智ETC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和较好盈利水平,但数字物流供应链业务受相关客户的应收款项逾期并部分引发诉讼事项,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相关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金额较大,导致该业务本期业绩出现较大亏损;上年同期主要受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亏损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业务发展(1)数字化应用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营销策略,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为运营商、能源、交通、政府等优势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应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9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09%。在运营商行业,公司继续以“大客服、大调度、大采控”为主线,积极融合大模型、知识计算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并不断强化战略营销能力,项目质量明显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成功突破了中电信量子计算云平台管理系统、安徽电信业务平台端到端自智运营系统、江西电信DICT监控平台、甘肃电信智能客服助理、河南电信智慧客服系统、陕西移动综调AI化、陕西联通宽带一键诊断平台等多个新项目;公司持续深化科创星云大模型在运营商的客户服务、业务运营、系统运维、工单分析等场景的应用,同时基于知识计算根技术,构建行业智能体、智能可信研发、智能数据检索三大平台,面向运营商客服、综调、网络等不同的工作场景,打造了家宽综调助手、在线客服助手、CDN网络管理助手、FTTR装机助手等多个智能体产品,成功落地了中国移动山东、辽宁、安徽等省公司综调大模型项目,中国电信河南、陕西、云南等省公司客服助理项目及天翼安全智能体编排、中讯设计院多智能体平台等多个项目,助力运营商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此外,客服产品等跨行业应用持续得到进一步推广。在能源行业,持续推进智慧电厂相关成熟产品和方案在国家能源集团、皖能集团等战略客户的落地应用,继成功实施国家能源集团寿光智慧电厂重点项目后,先后在国家能源集团多家电厂项目落地应用,持续做大存量市场规模;加大光储充微网大脑、新能源智慧管控平台、虚拟电厂、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独立储能电站一体化运维系统等数字化新能源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积极推进科创星云大模型在电厂发电运营、智能检修、生产运营等场景落地应用,创新打造设备运维、机组运行等系列智能体,助力发电企业实现“无人巡检,少人值班”的数智化目标。在交通行业,继续聚焦科技治超、综合执法等核心业务进行市场推广,并推出基于DeepSeek的“数智执法人”、交通执法智能体等创新产品,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智能化水平。在智慧城市和政务等领域,有序推进多个重大项目的前端规划与订单落地,承接了国家级某重点区域数据要素场基础设施应用示范项目,为公司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中取得先机;开拓了某单位数据资源池、省地震局应急服务保障系统、青岛智慧灯杆等重点项目;重点加强城投管控系统全国化市场开拓;同时推进安徽省“党建+信用”服务平台、数字金安、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大数据中心数据中台等重点项目的高质量交付,持续助力智慧城市和政务数字化建设。(2)数字化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BMS/BEMS相关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市场开拓,业务规模逐步恢复。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31%。在智能汽车方面,进一步巩固和扩大BMS、PACK市场,保障奇瑞、北汽制造等战略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地位,并持续推进五菱、吉利、东风等客户的规模化销售,同时PACK产品新拓了河南超威正效、骆驼集团、徐工集团等客户,在商用车、特种车、驻车电源等场景实现批量应用,相关业务规模持续恢复。在智慧储能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储能BEMS、储能系统等数字化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加快推进储能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并积极推动了某电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及多个工商业储能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巩固分析验证工具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并推进在金融、运营商等领域的应用;推出国创星码编程AI助手,并面向国防军工、智能驾驶等领域特定场景进行推广试用;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的大模型可信安全评估申报,着力打造填补国内空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信安全检测评估平台。同时,积极参与高可信领域的重大专题论坛、展会等,提升公司高可信软件的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3)数字化运营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智慧物流云平台,持续推进数智ETC业务发展和优化数字物流供应链业务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化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23%。数智ETC业务:持续为用户打造从发行、消费、售后、授信等一体化的用户体验,创新营销方式拓展用户规模,平台用户量持续增加,价值运营效果明显提升,该业务收入和业绩保持较高质量增长。数字物流供应链业务: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该业务经营质量,公司主动优化了物流承运业务结构,导致该业务本期收入下降较大;另一方面受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该业务相关客户的应收款项发生逾期并部分引发诉讼事项,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相关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金额较大,导致该业务本期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识别与防控,完善风控机制,并积极采取诉讼等措施加强相关应收款项的催收力度。2、技术研发报告期内,依托研究院、业务经营单元的研发体系,不断升级完善数据智能平台,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要素、高可信软件(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智能BMS/BEMS等相关产品和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持续研发完善科创星云大模型,实现了预训练、微调推理阶段的技术创新与性能提升,并基于知识计算根技术,创新打造国创智能体平台,推动AI+电信、电力、交通、政务、新能源、物流等行业从传统软件到以大模型、AI智能体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业软件转型升级。在数据要素方面,以国家级某重点区域数据要素场基础设施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研发可信数据流通平台,引入先进的加密技术、智能合约和自动化流程,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合规,显著提升数据流转效率。在高可信软件(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方面,持续完善C/C++、JAVA等程序静态分析工具,优化升级程序验证工具,为人工智能关键性软件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基于DeepSeek等开源模型,融合形式化分析与验证技术,推出了集代码生成、规约添加、自动验证一体化的国创星码编程AI助手,助力开发者提升编程效率和保证代码质量。在智能BMS/BEMS方面,公司始终坚持软件在汽车中的应用优势,持续开展国产化BMS、功能安全BMS产品的研发升级,并积极研发车云一体国产化BMS通用平台,完成了200V/500V平台等国产化BMS产品的研发及智能云BMS平台的建设;研发升级应用于驻车电源、三四轮换电等场景的PACK产品;基于高可信软件和现有储能BMS/BEMS和储能系统技术优势,研发BEMS二代等产品。3、组织与团队建设报告期内,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持续加强干部经营思想统一,优化体制机制,控制人员规模,提高人均效能。优化完善部分业务单元组织架构,整合优势资源(咨询、销售、研发、交付),提升市场销售工作格局,提高运营效率;全面贯彻执行公司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月度和年度考核,优化岗位配置,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优化完善核心岗位薪酬结构与激励政策,完善定岗定级并制定相应的薪酬奖金方案,同时公司成功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积极开展关于大模型、高可信软件、数字化新能源、可信数据空间等重点业务培训,以及领导力、读书会等系列主题培训,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4、资本经营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通过投融资管理整合优势资源,主动调整投资节奏,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以投资驱动业务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主要业务发展,完成了国创极星股权出售、国创软件和日本国创控股权转让,以及收购中科国创少数股权等事项;并根据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实际情况主动调整智能电池项目投资节奏,积极把控投资风险,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实现资源有效利用;顺利推进股份回购等事项,同时围绕公司重点业务布局,持续向市场传递投资价值,维护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持续跟踪参股公司发展动态,推进业务协同发展,并强化风险控制,切实保障公司投资权益。5、公司管理报告期内,围绕公司总体战略,对现有各业务单元加强经营管控,统一经营思想,固化有效管理流程,避免无效业务探索。加强财务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募集资金管理,强化预算管理与过程管控,做好监督和服务;发挥总部管理和赋能作用,重点在人力资源、销售管理、项目管理、咨询管理、效能管理上加大管控和考核力度,降本增效、提高效能;加强品牌宣传,参加了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4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中国电力技术设备暨光伏产业与储能展等重要活动,荣获2024新一代信息技术百强企业、2024数字化转型十大贡献企业、2024中国软件新质生产力科技领军企业、202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中国汽车软件领军企业、2024年度未来信息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安徽省人工智能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并加强各级各类媒体渠道的宣传力度,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规范运作,持续做好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和三会运作等工作,不断提升法人治理水平。